施达“IM门徒”研讨会


(左起)鹿R、姚健伟、邓绍光、陈念聪、尹子信(图︰施达基金会
 

(施达基金会供稿)

施达基金会已于2012年3月3日假圣公会圣多马堂举行“IM门徒”研讨会。藉专题讲论,以及来自不同背景之牧者、信徒分享经验和答问,鼓励肢体从神学和生活实践,反思基督教信仰的整全意义,继而付诸行动,实践整全使命(Integral Mission),作个“IM门徒”。约有50位肢体赴会。

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基督教思想(神学与文化)教授邓绍光博士,先从“神学”、“整全使命”及“实践”三方面,“从神学角度探讨整全使命的实践”。邓绍光博士强调,从神学出发,必须将教会置于创造──拯救──终末完成的三一上帝的管治、经营世界活动的脉络中,即以 最先对以色列群体的拯救,透过教会,让整个世界可以回归于 起初所创造的世界为最终目的,来思考教会的本性和使命,避免将地上生活“内在化”和“个人化”。

邓博士指出,在三一上帝国度所涉及 对公共世界的管治下理解,福音是整全的,它囊括了生活各层面,使命亦于生命每一个层面上展现。从旧约以色列群体按律法与列邦不一样的生活,履行向列邦见证上帝国度的使命来看,教会作为一个群体跟随耶稣基督,亦于公共生活,即生活各层面上展现其整全的使命,生活、见证和使命三者不能分割。邓博士认为,当地方堂会践行关怀社区的企划时,要出自信徒群体自己的生活方式,只定立过于理想化的企划,却脱离了弟兄姊妹的恩赐、专长和生命状态来服侍,会导致理想与现实因此出现落差。最后,他指出,教会最终要活出耶稣基督的生命──傚法耶稣基督进入社区,延伸对邻舍的爱,向社会、社区活出并延展不一样的见证,而真正改变社区的却是出于三一上帝的工作。

四位来自不同背景之牧者、信徒,则分享了在职场上实践的经验、体会和挑战。许静女士于一所Band 3中学任教了11年,服侍一群涉及不同问题如堕胎、运毒等的学生,起初虽有战兢,但后来与教会牧者、同工、基督徒老师彼此祷告和支持,在开办团契、向学生传福音、担任训导主任等经历中,真诚关爱这群学生,并见证了学生生命的改变,自己亦因此得着激励。

崇真会救恩堂主任姚健伟牧师,指出其教会的独特性──大部份肢体居于教会附近的西营盘、中西区,他们对社区较熟悉和有感情。他说,近十多年来,教会致力营造关怀社会的文化,鼓励肢体由小处做起,透过长期委身认领群体、全城效应等实践行动,关爱不同社区的贫困社群。

基督教环球伙伴(Partners Worldwide)大中华区经理尹子信先生,同时义务担任香港多家社企顾问。他认为成为“IM门徒”是持久战,不能只做单次式的社区关怀服侍。例如,他建议信徒将每月总开支的十分一,用于光顾小店和社企,借此帮助信徒扩阔他们的生命见证。

施达基金会总干事陈念聪医生认为,将传福音和服侍分开,所传的福音亦并非整全。非政府组织(NGO)在从事慈惠、发展工作时,往往令人更反感的是以传福音作为交换条件的行事方式。他表示,对于是否能为贫穷社群带来持久生命的改变,或影响他们至深,非政府组织人员本身的生命见证是关键元素。

与会者在研讨会最后的问答环节上亦踊跃发问,争取与各讲员分享交流的机会。施达期盼未来继续凝聚更多来自不同界别的香港信徒,身体力行,转化社区,关怀贫困邻舍,活出整全使命。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以色列人民选择神

06/03/2012 – 12 亚达月 5772
  文◎Aviel Schnei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