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達「IM門徒」研討會


(左起)鹿R、姚健偉、鄧紹光、陳念聰、尹子信(圖︰施達基金會
 

(施達基金會供稿)

施達基金會已於2012年3月3日假聖公會聖多馬堂舉行「IM門徒」研討會。藉專題講論,以及來自不同背景之牧者、信徒分享經驗和答問,鼓勵肢體從神學和生活實踐,反思基督教信仰的整全意義,繼而付諸行動,實踐整全使命(Integral Mission),作個「IM門徒」。約有50位肢體赴會。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神學與文化)教授鄧紹光博士,先從「神學」、「整全使命」及「實踐」三方面,「從神學角度探討整全使命的實踐」。鄧紹光博士強調,從神學出發,必須將教會置於創造──拯救──終末完成的三一上帝的管治、經營世界活動的脈絡中,即以 最先對以色列群體的拯救,透過教會,讓整個世界可以回歸於 起初所創造的世界為最終目的,來思考教會的本性和使命,避免將地上生活「內在化」和「個人化」。

鄧博士指出,在三一上帝國度所涉及 對公共世界的管治下理解,福音是整全的,它囊括了生活各層面,使命亦於生命每一個層面上展現。從舊約以色列群體按律法與列邦不一樣的生活,履行向列邦見證上帝國度的使命來看,教會作為一個群體跟隨耶穌基督,亦於公共生活,即生活各層面上展現其整全的使命,生活、見證和使命三者不能分割。鄧博士認為,當地方堂會踐行關懷社區的企劃時,要出自信徒群體自己的生活方式,只定立過於理想化的企劃,卻脫離了弟兄姊妹的恩賜、專長和生命狀態來服侍,會導致理想與現實因此出現落差。最後,他指出,教會最終要活出耶穌基督的生命──傚法耶穌基督進入社區,延伸對鄰舍的愛,向社會、社區活出並延展不一樣的見證,而真正改變社區的卻是出於三一上帝的工作。

四位來自不同背景之牧者、信徒,則分享了在職場上實踐的經驗、體會和挑戰。許靜女士於一所Band 3中學任教了11年,服侍一群涉及不同問題如墮胎、運毒等的學生,起初雖有戰兢,但後來與教會牧者、同工、基督徒老師彼此禱告和支持,在開辦團契、向學生傳福音、擔任訓導主任等經歷中,真誠關愛這群學生,並見證了學生生命的改變,自己亦因此得著激勵。

崇真會救恩堂主任姚健偉牧師,指出其教會的獨特性──大部份肢體居於教會附近的西營盤、中西區,他們對社區較熟悉和有感情。他說,近十多年來,教會致力營造關懷社會的文化,鼓勵肢體由小處做起,透過長期委身認領群體、全城效應等實踐行動,關愛不同社區的貧困社群。

基督教環球夥伴(Partners Worldwide)大中華區經理尹子信先生,同時義務擔任香港多家社企顧問。他認為成為「IM門徒」是持久戰,不能只做單次式的社區關懷服侍。例如,他建議信徒將每月總開支的十分一,用於光顧小店和社企,藉此幫助信徒擴闊他們的生命見證。

施達基金會總幹事陳念聰醫生認為,將傳福音和服侍分開,所傳的福音亦並非整全。非政府組織(NGO)在從事慈惠、發展工作時,往往令人更反感的是以傳福音作為交換條件的行事方式。他表示,對於是否能為貧窮社群帶來持久生命的改變,或影響他們至深,非政府組織人員本身的生命見證是關鍵元素。

與會者在研討會最後的問答環節上亦踴躍發問,爭取與各講員分享交流的機會。施達期盼未來繼續凝聚更多來自不同界別的香港信徒,身體力行,轉化社區,關懷貧困鄰舍,活出整全使命。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以色列人民選擇神

06/03/2012 – 12 亞達月 5772
  文◎Aviel Schnei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