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是什么?


(美术图片)
 

文◎黄少芬

人活了一辈子,也未必能搞得通“我是谁”这个简单却深奥的问题,是简单抑或深奥,在乎问题是属于生物学、心理学、哲学或是宗教的范畴。同样地,上教会大半生,也可能答不出“教会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宗派的分支?是百年建筑物?是神职人员的制度?是停不了的活动?有了以上的一切,也未必是教会;但没有以上任何一个特征,也未必不是教会。

在全球细胞小组教会宣教网络国际高峰会举行期间,王利民牧师接受记者访问时说,他预测未来十年,教会的主要争议是何谓“教会学”。他说,很多人对“教会”有混淆的观念;又说,美国的教会有太多节目,令人又忙又累,连想活出基督精神的信徒也不想上教会了,转向模式更简单的教会。

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有百分之八十三的美国人自称是基督徒,而巴纳集团在同年进行的调查却显示,只有约百分之二十的美国人在星期日上教会。怎能对“大倒退”坐视不理呢,今年一千五百多间教会共同发起“主日回教会”,希望透过“活动”引导大规模的“迷羊”回到“教会”。

然而,有些有识之士锐意根治不上教会的最根本问题,认为是教会脱离文化之故,于是破釜沈舟,要来一次大改革,以适切后现代文化。适切文化向来是一条险路,不少本来以抗逆文化为大任的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为要争取受众(宣教对像)而变革,后来竟迷失在当初对抗的文化中。

王利民牧师向记者提到,未来愈来愈多人喜欢耶稣而不喜欢教会。然而,人还是要在教会中才有整全的信仰经历。教会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不先回答“耶稣是谁”这个问题。教会的本质离不开耶稣的身份,因为耶稣是教会的元首和根基,因此教会论必须建基于基督论。不幸的是,在西方,为了建构新的教会模式,出现了重新建构耶稣的思潮,以为可以在“大倒退”中力挽狂澜,却愈来愈多“添加”。

有一句名言说,成功的人并非是懂得争取更多,而是懂得放弃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人性是有不断“添加”的渴求,但真正的迈进,原来是在于放弃次要的东西,以保存最重要的东西。

另一些有识之士的改革路线是回归教会最原始的本质。美国人在传统框架下的教会感到乏味,在活动繁多的宗教生活中接触不到神圣经验,对索然无味的宗教生活生厌后,希望回到最简单的教会模式,重寻信仰的真谛。

1997年,有记者问葛培理牧师︰“你认为什么是纯净的福音信息?”他回答说︰“我相信最震撼的信息是神的恩典、爱和怜悯,比起早年,我更强调这个信息。…我去天堂,不是因为我善良,或向许多人传道,而是因为神藉十字架上的基督赐下恩典和怜悯。”

信仰之所以枯燥乏味,丧失吸引力,不是因为活动太多或太少,而是因为人不再经验到基督救恩的甜密;不只是得救入门的一刻,而是一生中尝到赦罪的平安。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祭坛重推跨宗派跨堂会合一祷告 更多“西面及亚拿”

21/11/2010 – 14 基斯流月 5771
(图︰受访者提供)   【记者王丽媚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