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工远走北京探访农民工无根生活大学毕业生自我实现之旅


《漂流到北京》作者曾雪仪
 

于北京接触农民工子弟的情况。
 

城市繁荣背后一个住在垃圾场的家庭,令曾雪仪非常难忘。
 

文◎王丽媚
图◎王丽媚、受访者提供

阿雪大学毕业后,毅然辞去工作到北京从事志愿工作一年半,将北京璀璨繁华背后农民工的生活实况记录下来。

曾雪仪 (阿雪) 今年24岁,大学毕业后,认识自己对实验室的工作缺乏兴趣,她忍受不到每天都做不喜欢的工作,毅然辞工,往北京走一趟。她自2007年11月逗留北京一年半,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当志愿者。

寻回爱尝试的自己

最初阿雪家人不太支持她去北京,但她决心外出走走,实现内心的愿望。她自言从小活在家人、老师及朋辈的期望里,一直抑压内心尝试新鲜事物的推动力。“小时候,我是一个很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人,但也很三分钟热度。我渐渐也不信任自己,全盘接收家人予我专注读书、循规蹈矩的忠告。”完成中学非常压迫的读书生涯后,升读大学犹如走进新天地,处处是接触新奇事物的机会,让她内心渴求尝试新鲜事物的推动力再次释放开来。

于北京长驻一年半之前,她曾往北京参加由突破机构举办的夏令营,让她首次见识到当地农民工的众生相。回港后,她踌躇会否再去北京作一点事,便与导师祈祷。阿雪自言对金钱的概念不多,所以对于辞工没有什么挣扎,反而起行前,她要克服内心寻求别人认同的心理包袱,幸而也在祷告中得到释放。在祷告里,她的心为北京炽热起来,非常强烈感到神同在,为北京祈祷的心愈来愈迫切,得着到北京的感召及写书的领受。

“当我到达北京,亲眼看见自己曾代祷的对象,发觉他们真的需要耶稣,便知道出发之前的祷告是很重要的。”她自言神在多方面为她开路,一位弟兄有感动要奉献她到北京的经费,使旅程更为顺利。

接触弱势农民工

到达北京后,阿雪随一位社工进入一所位于五六环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为学生提供戏剧小组。“单是戏剧小组的内容准备,已能考验我。有时也要担心学生因考试而不出席。”阿雪热衷艺术治疗,认为艺术本身有治疗的效果,在创作过程中人能从混乱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身份,而戏剧是她其中一个尝试。

她撰写的《漂流到北京》记录了北京的农民工生活,书内的角色全部来自她现实中接触的人物,他们都是从外省到北京打工的人,因为文化水平低,在北京只能做最苦最累的工作,却得不到适当保障,许多农民工子弟因付不起高昂的学费而辍学,成为了北京的弱势社群。

在她接触的学生里,叫她最深印象的其中一位,就是书内拉二胡的女孩丁铃。丁铃与母亲由家乡到北京努力寻找音乐学府,母亲拚命赚钱,争取机会给女儿学音乐。“相比丁铃,我反省到自己不太懂得争取的性格缺点,常觉得只须等候,上帝自有安排,不会为达成梦想而争取什么。”

国内人口庞大,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流动极大,内地作家及资深记者魏城更形容,中国近30年来,城市人口由1.73亿增至5.7亿,农民工迁往城市的民工潮是人类历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潮。农村人口因为谋生而要到城市打工,四处奔波,成年人的就业及房屋保障,以及儿童的教育保障都要得到正视,以纾缓农民工的弱势。

北京的所见所闻使她深感政策对人民的深远影响,反思一个社会真实状况及需要是什么。她认为政策要及时调整,才能跟得上时代步伐,否则,很多人民的生活会受到影响。

农民工艰苦的飘泊生活使她联想到香港贫富悬殊的情况,回港后,她更关心社会,觉得香港社会有不少地方都有争取公平、公义及对人尊重的空间;她亦希望能为持守香港社会已建立的优良传统 (如较完善的法制) 出一分力。

写书扩张境界

年纪轻轻的她第一次写书,为什么书名是《漂流到北京》呢?因为《漂》正是描写从其他省份漂流到北京寻找生活的农民工,她觉得自己也像他们一样,漂流到北京去,可是那些农民工都不能在北京好好落地生根。

她为了写书而要阅读许多书籍,突破个人限制。“自己好像提升了一个层次。”她自言阅读能力大有提升,学习到不少写作方法。

阿雪的家人本来对她到北京及写书不太乐观,但书本出版后,阿雪看见家人会读她的书,甚至主动将书籍赠送亲友,她又能透过文字表达自己,达成她内心的愿望,都叫她甚为满足。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神学教育渐趋实用

07/02/2010 – 23 细罢特月 5770
澳门圣经学院转型,锁定在华人宣教工人训练。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