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福音团契五十年学生运动的薪传(一)


校园福音团契新建大楼外观
 

校园福音团契校园旧楼
 

查逸锟讲道
 

查逸锟牧师与内地会宣教士献诗
 

文/校园福音团契程亦君牧师
图/校园福音团契提供

编 按︰
今年是校园福音团契成立的第五十周年,这五十年来校园团契走过许多艰辛的道路,也面对过许多挑战和变迁,但因着神的带领和众同工的奉献摆上,校园不仅对台湾的学生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且培育出许多优秀的教牧宣教人才,许多青年人因着校园的服事,认识神并奉献委身。

历久弥新的校园福音团契
2007年是“校园福音团契”这个专职作学生福音工作的机构,迈入新里程碑的一年。从1957年创立至今,尽管已具备五十年机构化的规模,却没有显得老态龙钟。校园福音团契在今年的二月和七月,分别举行了两个大型营会,一是一千二百人次的全国中学门徒营,二是一千八百人次的第十届青年宣道大会,充分展现历经五十年再造突破的雄心和活力。

在半年内举办两个大型营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背后牵涉到繁复的筹备行政系统,是十分费时、耗力的工作,若没有充分的经验,及人力、资源有效利用与整合,是不可能办到的。校园团契何以能达成?从学生事工本身所须具备的特质来看,一个有五十年历史的机构,若要继续在学生群体中持续发挥影响力,必须不断寻求自我突破与更新之道。另一个是其内部事工团队的效率与生命力。从这两个面向可以探究历经五十年发展的校园福音团契,如何成就今日成熟的实力。

信心之路的传承
自从十七、十八世纪以降,不断有西方宣教士前仆后继地将福音传到中国,导至华人教会的建立与复兴,关键是中国知识阶层的信主,而大量的知识份子与学生信主,却是晚近这六十多年来的事。校园团契五十年的学生工作历史,对知识阶层基督徒的培育不遗余力。1957年是校园团契创立的年代,过程中有一段因缘际会的故事,可说承接了一段中国教会复兴的历史渊源。从中我们不得不思想神介入历史发展中的奇妙作为。

约在1940年期间,有一波非常重要的中国大学生信主与奉献的浪潮,于烽火战乱中来到。复兴的火炬促使学生自发组成“中国各大学基督徒学生联合会”(简称“学联会”)。1947年夏天,学联会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大专基督徒夏令会,与会者约五百位,在会中献身传福音者超过一百位。当中有一位大学生查逸锟(查大卫),于1949年来台湾读神学院。在1952年时,已有一些内地会的宣教士,开始在台湾的北、中、南部作学生福音工作,但未有整合。查逸锟神学院毕业后,心中领受神要在台湾兴起学生事工的异象,渴想把他在中国大陆求学时所经历的那种属灵复兴带出来。在他寻求的过程中,刚好对中国学生工作非常有负担的艾得理牧师适时来到台湾。艾牧师之前是内地会宣教士,他在中国宣教期间,曾参与学联会的学生工作,一直到中国政权易手,他不得不离开中国,之后他加入了“国际学生福音团契”(IFES),负责东亚地区学生工作的推动与联系。他来到台湾也在寻找合适的学生工作者,在圣灵奇妙的运作下,查逸锟与艾得理也与一群分别在台中、台南、高雄作学生工作的宣教士会面,在当中查逸锟深受鼓励,明白时机已到。1957年夏天,他凭信心跨进学生工作领域,成为台湾第一位全职的学生工作者。查逸锟与艾得理牧师的相遇,并未使他得到美国“国际学生福音团契”的经费支持,但他在祷告中有确实的把握︰神必然供应。他在家中放一个匣子,将所有讲道费等收入全部放入那个匣子内,到月底打开匣子发薪水,发现神的供应居然超过之前在牧会时期的薪水,这是“校园福音团契”信心道路的开始。

在圣灵引导下,各方学生福音工作的异象开始结合。在1957年秋天,透过第一次全省联合大专夏令会的举办,正式成立“校园福音团契”的具体组织,并在多位基督徒大学教授的关注下成立辅导会,确立校园团契两项重要决策︰一、校园团契是中国本色的,也是属于中国基督徒知识份子全体的,它不求助于任何国外团体经济上的支援,只仰赖神的供给;二、为使大专工作更有基础,福音工作也要从中学生身上着手,以便为大专工作预备人才。

这两样创立时的决策影响深远︰一是使校园得以迅速成为本色化、在地化的福音机构,不至因西方差会的经济支援问题而在国际政经局势变化中受影响,得以有更多空间独立发展;二是它的工作对像兼顾中学和大学生,得以长期地培育学生,使校园学生工作的影响层面深广。

信心之路的经历
从查逸锟开始的信心之路,一直持续到今日,在没有任何国、内外固定经费的支持下,校园团契走过五十年,经历无数神奇妙的供应,今天位于黄金地段的台北校园书房大楼就是最好的例子。

查逸锟开始全职作学生工作时,在台北金山街租了一个小房子,所有的工作,包括行政、筹备营会、编辑杂等,就从那里开始。1960年远东归主协会把位于台大对面,产权原属于世界展望会的两层木造建筑,称为“十字园”里的一个房间借给校园团契使用。1963年,校园工作扩展,进而租下整栋的两层楼。1968年,展望会负责人来台,看见校园团契充分使用那两层楼,十分感动,于是接受丁晓亮大夫的建议,将木造的房子连同土地一起赠予校园团契。至此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基地,加上全职同工不断增加,校园团契的学生工作,如滚雪球般发展。

到七十年代初期,每个星期在旧房子里的聚会高达三十次之多,经常有四、五个聚会同时举行,连同工办公室、小书房都成为临时聚会场所,唱诗声音彼此干扰,同工与学生们都感觉改建一事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当时大家都觉得不可能,那来改建的大笔经费?旧房子的环境越来越糟,到处漏水、地板会吱吱作响,上楼要小心翼翼,大门也有点摇晃,修理也困难。于是校园同工们开始向神祷告。1971年提出正式改建的呼吁,预算是三百万,但那一年只收到十四万九千多元,同工们真是只能凭信心仰望神的供应。之后便产生许多弟兄姊妹关心校园改建的感人故事,例如,在美国有一位弟兄突然中奖,他将中奖的轿车变卖金钱,全数奉献作为改建经费。然而当时突然爆发石油危机,建筑原料上涨,奉献远远追不上上涨一倍的改建费用,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校园众同工只有凭信心走下去,之后神奇妙的供应却源源而来,台北毕业生团契的弟兄姊妹争取加班、家教的机会,每月凑起一笔奉献的钱。各国中、高中团契也不落人后,一大堆铜板抱来司库同工的桌上,校园同工们也尽心尽力的奉献,那时某同工邮局里的存款只剩四十九块钱。

1975年三月,那一座梦中的校园大楼,终于出现在罗斯福路四段上,今天这栋建筑位于台湾最重要文教区的交通枢纽地带,见证了五十年来神在学生福音工作中的心意与恩典。

*校园福音团契前同工
李秀全牧师的见证故事─第一代台湾本地学生工作的种子
李秀全牧师与妻子林静芝师母同是台大毕业生。他们大学毕业那一年,神呼召他们全职献身作学生工作,在1963年林静芝与李秀全先后加入校园,成为查逸锟辛勤工作六年后所结的第一批学生工作的果实。李秀全是家中的独子,当他决定走全职传道的路,家中还有事业等待他继承,这个抉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曾跟神讨价还价︰“我努力作生意赚钱,每个月十一奉献就足以支持五个以上的宣教士,这样岂不更好?”但神的呼召很明确︰“就是要你‘这个人’站出来”。

李秀全夫妇在校园共事奉十四年,在1975年李秀全举办了一个“宣道展览”与特别聚会,成为校园团契走向宣道事工的第一步,后一年校园团契开始举办第一届青年宣道大会。李秀全夫妇之后至北美牧会,牧会十八年中,教会增长,生活稳定,但他们夫妇俩仍心系亲身履行宣教的梦想,在五十五岁时他们毅然决定踏上“跨文化宣教”的路,至泰北的穷乡僻壤事奉。2006年,拥有多年学生工作、牧会、宣教经历的李秀全获选为“世界华人福音事工联络中心”总干事,对已经六十六岁的他,这是另一个人生阶段的挑战,对于扩展华人的宣教观,自是他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重点。多年从事关怀宣教工作的李秀全牧师,常听到人们说,作宣教工作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他却认为,真正困难的不是“无米”,而是“无巧妇”,也就是愿意到宣教工场的人太少了。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住棚节

03/10/2007 – 21 提斯利月 5768
  文/黄少芬 以色列的住棚节(Suk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