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与奥秘──将基督教作品划分出来

 

澍雯

发现世界运作的法则

如果有一本书说,世界上其实存在一个法则,只要你能掌握,并行出来,生命就会完全改写过来,你也会获得最大的喜乐。你听了以上一番话,是否急不及待要冲去书店先睹为快呢?朗达.拜恩的《The Secret秘密》和桑得福(John Loren and Paula Sandford)的《更新里面的人》(Transforming the Inner Man*)不约而同道出了类似的说话,但细读内容,方发现两部著作的信息其实有天壤之别,前者是新纪元运动的产物,后者是基督教的医治教导指引。不时听见有基督徒说,禅学著作其实都蕴含基督教思想,可以一看,真的吗?宗教媒体 场日渐兴旺,后现代思潮又令宗教界线模糊化,常见许多心灵成长著作同时讲佛经和圣经,令人摸不清作者的宗教意识。在后现代我们尤其需要分辨能力,否则像瞎子领瞎子走路,向别人鼓吹神所不喜悦的思想型态。

心想事成的秘密

2006年出版的《The Secret秘密》,销售屡破纪录,《出版人周刊》更预测它会成为史上最畅销的励志书。作者拜恩是澳洲电视节目监制,五十多岁的失婚母亲,事业和心灵遭受极大打击,直至从一本1910年出版的著作《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中发现一个重大的“秘密”,才改写了坎坷的命运。

她声称,自从把“秘密”实践出来,生命不断出现奇迹。她所说的“秘密”,指的是“吸引力的法则”。简单来说,你的脑袋在想什么,就会吸引到什么出现在你的世界里,因此你的思想决定你的命运。拜恩还用“科学”的语言解释说,宇宙(书中的宇宙首个字母是大写︰the Universe)中每一个东西都有特定的震动频率,当你的思想与某件东西的频率和谐一致时,你就会把它吸引到你手上。你思想财富,就得到财富;你思想债务,就得到债务。拜恩在书上保证说︰“你认识了这个法则,世上没有一件事情你不能达成……它可以令你得到一切所想所求。”

你可能会以为拜恩说的又是那种正面思考改变行为的励志言论,其实不然,她提及一个真实的见证故事。有一个人练习“秘密”的法则,心里刻意想像一种很特别的羽毛,有一日在街上就拾到一模一样的羽毛。他并没有采取过任何行动。拜恩明说︰“你是有躯体的神……你是宇宙的主。”这明显不过是新纪元运动的产物。

论断的因果报应

桑得福在《更新里面的人》一书中说,神有一个法则同样适用于自然界和灵界,这法则令所有事物都会趋向解决和平衡(公义)的结果,在科学和道德的领域里有不同的用语,但背后的理念都是一样,就是加拉太书六章七节所说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亚当和夏娃未出生之前,宇宙一直存在着这个收种的法则。罪未进入世界前,神创立这个法则,为要带来倍增的祝福。但人犯罪后,这个法则仍然在运作,但带来惩罚的结果。

在收种的法则下有论断的法则。人论断别人,就会承受其恶果,若没有处理这罪,时间愈久,后果愈严重,好像种下乒乓球,收的却是保龄球。一个女性论断有醉酒问题的父亲,她很大机会将来嫁给有同样问题的男性,或丈夫迟早也会染上同样问题。一个男性论断他支配欲强的母亲,他往往会被同类型的女性吸引。唯有神的恩典介入,才能扭转一切。靠着基督的救恩,认罪除去苦毒的根,就能破除收种的因果关系。桑得福认为论断的苦毒根源是许多人在婚姻关系上最普遍的罪,甚至是其他人际关系得医治的关键所在。

普遍启示与特殊启示

如果把《The Secret秘密》里的“人是神”内容抽出来,很多人会认为这是纯粹提倡正面生活态度的励志书。另一方面,现今也有不少基督徒的著作宣讲正面思考和财富健康的信息,有些是真理,有些是谬论,麦子与稗子混集一起。我们可以如何把基督教作品划分出来?

首先,我们要明白人对神的认识(启示)有两种︰普遍启示和特殊启示。普遍启示是普世人类藉被造之世界就能领悟到的(罗1︰19-20),例如每个时代中每个人从观看大自然,就会知道有一个创造者。人即使不信基督,也能悟出普遍启示的真理,正如非基督徒也会认同爱和良善的价值。特殊启示是神指定经某些人传讲出来的真理,例如神藉众先知晓谕以色列人,又在末世藉基督把“这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秘”(弗3︰9)显明出来,神的奥秘就是基督,就是外邦人在基督里得救的真道。

非基督教的电影小说也会谈爱、天堂、和平和幸福,当中可能有普遍启示,而基督教作品又会谈财富、健康和人世间的福乐,或许同样有普遍启示。但唯有基督教作品才有特殊启示,最核心的是赎罪观。《The Secret秘密》说的秘密,是自我的救赎,单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脱离人类的痛苦,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更新里面的人》说的是神的奥秘,是基督的救赎,唯有藉基督的赦罪之恩,人才能从困境中得释放。

从人观看救赎观

其实我们不用对每一个作品都界定是否基督教的,除非你有这种独特的使命。我提出以赎罪观为分辨的基础,只是怕人胡乱把与赎罪观背道而驰的作品当成基督教作品,更深的担忧,其实是在后现代处境中基督教的危机之一,就是我们对基督教的独特性愈来愈模糊。可能是因为怕太强调分别为圣,会有原教旨主义的味道,且被称为宗教塔利班。另一方面,在教会增长的压力下,有福音适应文化的倾向,这会有失去独特性的危机。唐朝的基督教很本色化,但政局一改,什么都烟烧云散。在混乱的时代,我们更要问自己,何谓基督教?犹太人的神也是我们的耶和华,基督教与犹太教有何分别呢?答案在基督论,这是基督教的中心,基督的救赎是基督教的独特性。

有些作品常常提及神,却不一定是基督教的。有些作品没有神的角色出现(以斯帖记是好例子),却是基督教的,所以要检视作品表达的人观(动物记录片是例外),从而分析其救赎观。作品的人观是否说明我们都是那个呼求“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的税吏?

然而,以基督的救赎观为检视点,只是分辨基督教作品的简单方法,界定什么是基督教作品其实是很复习的工作。

* “Transforming the Inner Man” 第六章Bitter-Root Judgment and Expectancy可在以下网站下载试读本︰ http://www.charismamag.com/sandford/discount.php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从韩国人质事件看最后一棒

05/08/2007 – 21 埃波月 5767
殉道的裴衡奎牧师   韩国盆唐泉水教会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