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與奧秘──將基督教作品劃分出來

 

澍雯

發現世界運作的法則

如果有一本書說,世界上其實存在一個法則,只要你能掌握,並行出來,生命就會完全改寫過來,你也會獲得最大的喜樂。你聽了以上一番話,是否急不及待要沖去書店先睹為快呢?朗達.拜恩的《The Secret秘密》和桑得福(John Loren and Paula Sandford)的《更新裡面的人》(Transforming the Inner Man*)不約而同道出了類似的說話,但細讀內容,方發現兩部著作的信息其實有天壤之別,前者是新紀元運動的產物,後者是基督教的醫治教導指引。不時聽見有基督徒說,禪學著作其實都蘊含基督教思想,可以一看,真的嗎?宗教媒體 場日漸興旺,後現代思潮又令宗教界線模糊化,常見許多心靈成長著作同時講佛經和聖經,令人摸不清作者的宗教意識。在後現代我們尤其需要分辨能力,否則像瞎子領瞎子走路,向別人鼓吹神所不喜悅的思想型態。

心想事成的秘密

2006年出版的《The Secret秘密》,銷售屢破紀錄,《出版人週刊》更預測它會成為史上最暢銷的勵志書。作者拜恩是澳洲電視節目監製,五十多歲的失婚母親,事業和心靈遭受極大打擊,直至從一本1910年出版的著作《The Science of Getting Rich》中發現一個重大的「秘密」,才改寫了坎坷的命運。

她聲稱,自從把「秘密」實踐出來,生命不斷出現奇跡。她所說的「秘密」,指的是「吸引力的法則」。簡單來說,你的腦袋在想甚麼,就會吸引到甚麼出現在你的世界裡,因此你的思想決定你的命運。拜恩還用「科學」的語言解釋說,宇宙(書中的宇宙首個字母是大寫︰the Universe)中每一個東西都有特定的震動頻率,當你的思想與某件東西的頻率和諧一致時,你就會把它吸引到你手上。你思想財富,就得到財富;你思想債務,就得到債務。拜恩在書上保證說︰「你認識了這個法則,世上沒有一件事情你不能達成……它可以令你得到一切所想所求。」

你可能會以為拜恩說的又是那種正面思考改變行為的勵志言論,其實不然,她提及一個真實的見證故事。有一個人練習「秘密」的法則,心裡刻意想像一種很特別的羽毛,有一日在街上就拾到一模一樣的羽毛。他並沒有採取過任何行動。拜恩明說︰「你是有軀體的神……你是宇宙的主。」這明顯不過是新紀元運動的產物。

論斷的因果報應

桑得福在《更新裡面的人》一書中說,神有一個法則同樣適用於自然界和靈界,這法則令所有事物都會趨向解決和平衡(公義)的結果,在科學和道德的領域裡有不同的用語,但背後的理念都是一樣,就是加拉太書六章七節所說的︰「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亞當和夏娃未出生之前,宇宙一直存在著這個收種的法則。罪未進入世界前,神創立這個法則,為要帶來倍增的祝福。但人犯罪後,這個法則仍然在運作,但帶來懲罰的結果。

在收種的法則下有論斷的法則。人論斷別人,就會承受其惡果,若沒有處理這罪,時間愈久,後果愈嚴重,好像種下乒乓球,收的卻是保齡球。一個女性論斷有醉酒問題的父親,她很大機會將來嫁給有同樣問題的男性,或丈夫遲早也會染上同樣問題。一個男性論斷他支配欲強的母親,他往往會被同類型的女性吸引。唯有神的恩典介入,才能扭轉一切。靠著基督的救恩,認罪除去苦毒的根,就能破除收種的因果關係。桑得福認為論斷的苦毒根源是許多人在婚姻關係上最普遍的罪,甚至是其他人際關係得醫治的關鍵所在。

普遍啟示與特殊啟示

如果把《The Secret秘密》裡的「人是神」內容抽出來,很多人會認為這是純粹提倡正面生活態度的勵志書。另一方面,現今也有不少基督徒的著作宣講正面思考和財富健康的信息,有些是真理,有些是謬論,麥子與稗子混集一起。我們可以如何把基督教作品劃分出來?

首先,我們要明白人對神的認識(啟示)有兩種︰普遍啟示和特殊啟示。普遍啟示是普世人類藉被造之世界就能領悟到的(羅1︰19-20),例如每個時代中每個人從觀看大自然,就會知道有一個創造者。人即使不信基督,也能悟出普遍啟示的真理,正如非基督徒也會認同愛和良善的價值。特殊啟示是神指定經某些人傳講出來的真理,例如神藉眾先知曉諭以色列人,又在末世藉基督把「這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裡的奧秘」(弗3︰9)顯明出來,神的奧秘就是基督,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裡得救的真道。

非基督教的電影小說也會談愛、天堂、和平和幸福,當中可能有普遍啟示,而基督教作品又會談財富、健康和人世間的福樂,或許同樣有普遍啟示。但唯有基督教作品才有特殊啟示,最核心的是贖罪觀。《The Secret秘密》說的秘密,是自我的救贖,單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脫離人類的痛苦,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更新裡面的人》說的是神的奧秘,是基督的救贖,唯有藉基督的赦罪之恩,人才能從困境中得釋放。

從人觀看救贖觀

其實我們不用對每一個作品都界定是否基督教的,除非你有這種獨特的使命。我提出以贖罪觀為分辨的基礎,只是怕人胡亂把與贖罪觀背道而馳的作品當成基督教作品,更深的擔憂,其實是在後現代處境中基督教的危機之一,就是我們對基督教的獨特性愈來愈模糊。可能是因為怕太強調分別為聖,會有原教旨主義的味道,且被稱為宗教塔利班。另一方面,在教會增長的壓力下,有福音適應文化的傾向,這會有失去獨特性的危機。唐朝的基督教很本色化,但政局一改,甚麼都煙燒雲散。在混亂的時代,我們更要問自己,何謂基督教?猶太人的神也是我們的耶和華,基督教與猶太教有何分別呢?答案在基督論,這是基督教的中心,基督的救贖是基督教的獨特性。

有些作品常常提及神,卻不一定是基督教的。有些作品沒有神的角色出現(以斯帖記是好例子),卻是基督教的,所以要檢視作品表達的人觀(動物記錄片是例外),從而分析其救贖觀。作品的人觀是否說明我們都是那個呼求「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的稅吏?

然而,以基督的救贖觀為檢視點,只是分辨基督教作品的簡單方法,界定甚麼是基督教作品其實是很複習的工作。

* 「Transforming the Inner Man」 第六章Bitter-Root Judgment and Expectancy可在以下網站下載試讀本︰ http://www.charismamag.com/sandford/discount.php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從南韓人質事件看最後一棒

05/08/2007 – 21 埃波月 5767
殉道的裴衡奎牧師   南韓盆唐泉水教會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