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脚印-台北灵粮堂发展史(一)

 
 

今年九月适逢台北灵粮堂建堂五十周年,本报特以此版刊出灵粮堂五十年来发展的大致历程,好让更多弟兄姊妹知道教会的建立,其中所经历、所付出的不易,并所得着的更新都是当谨慎及慎重的,以期结出美好的果子。
也欢迎各地教会兄姊提供贵教会历史给我们,以期一同分享神家中的恩典,使感谢神的心愈发显多!
回首过往五十年的路径,神对灵粮堂实在有数不尽的恩典,在五十周年的此刻,实在要向爱我们的神献上感恩!从点点滴滴的回忆里,看见神的手从未离开,更看见神的心意不断向我们显明,何等奇妙!何等恩典!让我们不但一同数算恩典,也一同携手向前迈进,同心合意建立荣耀的教会,将一切荣耀归给至高真神!
1954~1976.灵粮播种在台湾 购地生根建造
一九四三年,怀有强烈布道负担、并有明显布道恩赐的赵世光牧师,首先在中国大陆建立上海灵粮堂,并成立中国灵粮世界布道会。自此,陆续在大陆华东一带地区建立教会、神学院、出版属灵刊物,并从事慈善事工。一九四九年,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然而中国大陆仍是一片烽火漫天,赵世光牧师见情况越发危急遂迁移至香港,在港期间建立九龙灵粮堂,并仍持续进行密集布道与建堂事工。
一九五四年九月,赵世光牧师来台,在现今的北一女中举办布道会后,成立台北灵粮堂。刚成立的前三年,暂时借用女师附小幼稚园及台银幼稚园的场地聚会,由于尚无全职传道人担任牧养工作,会友们多半倚靠个人灵修、团契、外请讲员得以更加认识神,而赵牧师也会不定期来台举办布道、培灵会。
一九五七年八月,灵粮堂开始有了第一任的全职事奉传道人,讲道恩赐丰富的寇世远弟兄于此负责牧养饥渴慕义的信徒将近十二年。就职后三个月,教会以八万元购得灵粮堂现址土地,并完成首次建堂事工。寇弟兄无论在布道、培灵、查经信息方面,内容不但供应丰富并且相当吸引人,教会人数因此增长快速,该时期牧养信徒方式还没有以全职传道团队方式进行。
一九六九年,寇弟兄离开灵粮堂,创立基督之家继续牧养工作。就在灵粮堂传道人衔接出缺的艰难时刻,郑昌国牧师夫妇于一九七○年继续承接牧职。郑牧师除了透过主日讲道持续造就信徒成长外,也不断增设分龄的团契,此外更创设了成人主日学、推动差派传福音事工,并积极鼓励栽培同工,因此,郑牧师在任七年中的最后几年,已培育出全职同工团队的雏型。
1977~1999.拓植扩散全台湾 合一宣教迈向荣耀
一九七七年至今,周神助牧师夫妇接下牧养灵粮堂的棒子,以传承使命、权能宣教、力行圣经、迈向荣耀四大方向,为教会整体异象,展开了一连串的更新、建堂、海内外植堂运动。
以下分别从“教会增长”及“更新”两个部分切入,和大家分享、说明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九九年之间灵粮堂经历廿年的重要里程。
一、教会增长
1977~1983更新期︰这五、六年的时间,我们刚来教会牧养,开始一、两年先学习适应,除了一面与会友建立互信关系,同时也看重教会各方面的更新,包括祷告、敬拜、成人主日学、团队事奉的更新。这段时期的更新是非常小心,相当缓慢的。
初期全职团队只有三、四位(包括一位年近八十岁的全职执事),开始几年间彼此生疏、个性相当不同,团队默契非常弱,可说是团队的草创、艰难期(1977~1980)。
一九七九年,团队当中有几位同工赴韩观摩,特别在清晨祷告上受到相当的冲击,之后因着祷告同心得力,团队渐渐扩展到约十位(八位是传道人),进入了团队的初熟期(1980~1985)。因此,聚会人数也开始有明显的增长,由两百余人增长到五百多人。
这段时间的团队有几个特点︰
1.同工晨祷︰同工赴韩观摩回来,开始清晨五点钟的同工祷读。这祷读对同工的同心与得力有相当大的帮助。
2.同工同酬︰为减少全职处理事工的流程与阻力,我们请求教会容许同工凭信心同工同酬,于是,在这时期我们加速邀请蒙召的社青成员加入全职团队。
3.训练摸索期︰这时期加入的同工大半未受神学院的训练,教会已有少 涤V练课程,同工的事奉虽大半不差,但有几位常有是否应到神学院多选课或做全修生的挣扎。
4.团队更新初期︰在这期间团队经历圣灵初期的更新,祷告、团契、敬拜、成人主日学也同步的更新。感谢主,全职同工团队对于更新的方向与速度大抵是相当一致的,也因此带来教会相当的增长。
1984~1985会堂改建期(建立宣教大楼)︰很多教会建堂期间人数不是停滞就是减少,但我们在建堂易地聚会、诸多不便中仍能稍有增长,原因如下︰
1.同心建堂︰同心比建堂重要,经过约两年的祷告等候,到大家同心时才建堂。
2.祷告建堂︰建堂期间,会众更警醒祷告,同心祷告,我们经历到大楼不但是用钱由工人赶_来的,也是弟兄姊妹以信心、爱心借着不断祷告建起来的。
3.同时注重软件建造︰在会堂硬件建造中,我们更加强信徒灵命、灵修的建造,也着重恩赐、事奉的建造。
4.多元牧养︰信徒的牧养除讲台的牧养外,还透过自我灵修、团契、小组、成人主日学、祷告会的牧养,多元化的牧养使弟兄姊妹的凝聚力没有减弱。
(请上接第10版)
5.感谢与赞美︰很多教会在建堂时或前后阶段,意见、批评、怨言很多,这都成为教会同心、增长的破口,我们提醒以祷告代替批评、感恩代替怨言,献堂前后大家十分同心,皆“以感谢进入 的门,以赞美进入 的院”常常向神感恩。
1986~1989增长快速期︰这几年教会增长最快,由不到千人增长到两千余人,原因如下︰
1.会堂扩大、副堂、教室增多。
2.同工团队扩大,团队转型成央C
3.祷告会、成人主日学加强。
4.教会更新、圣灵更新加速。
5.多元、多语、多堂崇拜的开始。
此时的同工团队正值所谓的冲刺阶段(1986~1990),全职同工增加到差不多五十位(传道人有廿八位),这段时期团队有几个特点︰
1.危机转机期︰随着大楼献堂与教会更快速增长,行政全职同工大量增加,而执事团队的数量与委身也增加。此时与全职传道同工形成三大团队。三大团队配搭在默契不足时容易引起同心的危机。在警觉中我们开始三大团队的联祷会,并加强协调沟通及爱心的关怀,使危机变成转机。
2.执事团队加强期︰初期资深执事是终身职,经过几年执事组织章程的修订,选出更多实际参与服事的执事来,执事团队的弁钰o以更多发挥,特别选出常务执事及圣工小组参与教会的决策。
3.团队扩散期︰随着植堂事工的拓展,多位资深同工受差到高雄、台南、台中……等地植堂,团队须要迅速补充加入新血,偶有青黄不接现象,但也使新进同工有更多成长的空间,以致承担力逐渐加强。
1990~1995增长稍减期︰这段期间,于一九九○年成立了灵粮教牧宣教神学院、一九九五年创立了佳音广播电台。这几年增长稍减的原因如下︰
1.各样聚会场所不敷使用,各样聚会拥挤不堪。
2.大量植堂,五年内,约增加廿间分堂,很多资深同工调往分堂,包括夏忠坚牧师夫妇借调公元两千年福音运动,还有台北近郊植堂也分散一些信徒出去。
3.虽增长缓和下来,但还是有增长,若从整体来看,因植堂带来的增长是相当可观的。
4.结构、小组转型尚未开始,以团契的结构为主轴似乎已经发展到极限。
1996~1999小组转型期︰当小组开始转型,人数不断急速增加,灵粮山庄新堂也于一九九九年顺利落成启用。
1.转型的初期︰有人形容这转型是“惊动武林”的大事,甚至有人传说“台北灵粮堂将成为历史名词”。感谢主,因为非常清楚是神的带领,也有正确美好的异象传递及长时期的连锁祷告,所以各牧区在激烈变动、转型中,很快稳定下来,前一年半以稳定为主,整体说来,在稳定中还是有些增长。
2.一九九八、一九九九两年中,透过属灵认领、仆人事奉,五五五祷告收割,小组越来越转型成外向宣教的小组,教会受洗的人数及整个教会的增长加快很多。
到一九九九年为止,全职同工团队共有一四三位(传道同工七十五位),这段时期团队有下面几项特点︰
1.团队转型︰因着一连串牧养转型,整个团队转成以牧养为主轴,部门为辅的型态,其结果是牧养团队越来越庞大,相对的部门事工较萎缩。
2.各牧养团队︰各牧养团队因压力较大,动力也渐展现出来,各牧区间难免有竞争的压力,但透过彼此的代祷与区牧长的协调会议,大抵还能同心兴旺福音。
3.品格第一︰受培基学院的影响,开始在团队中强调品格的重要,在同工祷告会中,每月一次对当月生日的同工,由“上司”表扬品格。其结果对团队质的提升有明显的成长。
4.强本南进团队︰各牧区因强本南进,特别需要南进拓植的全职同工。所以那一牧区拥有拓植异象同工,那一区在南进上就特别突出。
5.专业同工团队︰随着资讯部、影视部、管理处、事业处的扩展,团队需要更多专业同工投入。目前已经有多位这类同工,但需求量仍然很大。
1998~1999强本南进期︰随着各牧区属灵认领全台各县市,牧区外展宣教成为经常的事工,透过祷告行军、短宣,纷纷建立福音据点,教会渐渐因人数增长转成堂数增长。随着强本南进的稳定,渐渐发展为强本西进,进而强本全进。(本文未完,下期待续)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香港基督教工业委员会庆祝三十五周年

16/10/2004 – 1 玛西班月 5765
刘千石(左)和陆汉思   江大惠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