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腳印-台北靈糧堂發展史(一)

 
 

今年九月適逢台北靈糧堂建堂五十週年,本報特以此版刊出靈糧堂五十年來發展的大致歷程,好讓更多弟兄姊妹知道教會的建立,其中所經歷、所付出的不易,並所得著的更新都是當謹慎及慎重的,以期結出美好的果子。
也歡迎各地教會兄姊提供貴教會歷史給我們,以期一同分享神家中的恩典,使感謝神的心愈發顯多!
回首過往五十年的路徑,神對靈糧堂實在有數不盡的恩典,在五十週年的此刻,實在要向愛我們的神獻上感恩!從點點滴滴的回憶裡,看見神的手從未離開,更看見神的心意不斷向我們顯明,何等奇妙!何等恩典!讓我們不但一同數算恩典,也一同攜手向前邁進,同心合意建立榮耀的教會,將一切榮耀歸給至高真神!
1954~1976.靈糧播種在台灣 購地生根建造
一九四三年,懷有強烈布道負擔、並有明顯布道恩賜的趙世光牧師,首先在中國大陸建立上海靈糧堂,並成立中國靈糧世界布道會。自此,陸續在大陸華東一帶地區建立教會、神學院、出版屬靈刊物,並從事慈善事工。一九四九年,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然而中國大陸仍是一片烽火漫天,趙世光牧師見情況越發危急遂遷移至香港,在港期間建立九龍靈糧堂,並仍持續進行密集布道與建堂事工。
一九五四年九月,趙世光牧師來台,在現今的北一女中舉辦布道會後,成立台北靈糧堂。剛成立的前三年,暫時借用女師附小幼稚園及台銀幼稚園的場地聚會,由於尚無全職傳道人擔任牧養工作,會友們多半倚靠個人靈修、團契、外請講員得以更加認識神,而趙牧師也會不定期來台舉辦布道、培靈會。
一九五七年八月,靈糧堂開始有了第一任的全職事奉傳道人,講道恩賜豐富的寇世遠弟兄於此負責牧養飢渴慕義的信徒將近十二年。就職後三個月,教會以八萬元購得靈糧堂現址土地,並完成首次建堂事工。寇弟兄無論在布道、培靈、查經信息方面,內容不但供應豐富並且相當吸引人,教會人數因此增長快速,該時期牧養信徒方式還沒有以全職傳道團隊方式進行。
一九六九年,寇弟兄離開靈糧堂,創立基督之家繼續牧養工作。就在靈糧堂傳道人銜接出缺的艱難時刻,鄭昌國牧師夫婦於一九七○年繼續承接牧職。鄭牧師除了透過主日講道持續造就信徒成長外,也不斷增設分齡的團契,此外更創設了成人主日學、推動差派傳福音事工,並積極鼓勵栽培同工,因此,鄭牧師在任七年中的最後幾年,已培育出全職同工團隊的雛型。
1977~1999.拓植擴散全台灣 合一宣教邁向榮耀
一九七七年至今,周神助牧師夫婦接下牧養靈糧堂的棒子,以傳承使命、權能宣教、力行聖經、邁向榮耀四大方向,為教會整體異象,展開了一連串的更新、建堂、海內外植堂運動。
以下分別從「教會增長」及「更新」兩個部分切入,和大家分享、說明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九九年之間靈糧堂經歷廿年的重要里程。
一、教會增長
1977~1983更新期︰這五、六年的時間,我們剛來教會牧養,開始一、兩年先學習適應,除了一面與會友建立互信關係,同時也看重教會各方面的更新,包括禱告、敬拜、成人主日學、團隊事奉的更新。這段時期的更新是非常小心,相當緩慢的。
初期全職團隊只有三、四位(包括一位年近八十歲的全職執事),開始幾年間彼此生疏、個性相當不同,團隊默契非常弱,可說是團隊的草創、艱難期(1977~1980)。
一九七九年,團隊當中有幾位同工赴韓觀摩,特別在清晨禱告上受到相當的衝擊,之後因著禱告同心得力,團隊漸漸擴展到約十位(八位是傳道人),進入了團隊的初熟期(1980~1985)。因此,聚會人數也開始有明顯的增長,由兩百餘人增長到五百多人。
這段時間的團隊有幾個特點︰
1.同工晨禱︰同工赴韓觀摩回來,開始清晨五點鐘的同工禱讀。這禱讀對同工的同心與得力有相當大的幫助。
2.同工同酬︰為減少全職處理事工的流程與阻力,我們請求教會容許同工憑信心同工同酬,於是,在這時期我們加速邀請蒙召的社青成員加入全職團隊。
3.訓練摸索期︰這時期加入的同工大半未受神學院的訓練,教會已有少 滌V練課程,同工的事奉雖大半不差,但有幾位常有是否應到神學院多選課或做全修生的掙扎。
4.團隊更新初期︰在這期間團隊經歷聖靈初期的更新,禱告、團契、敬拜、成人主日學也同步的更新。感謝主,全職同工團隊對於更新的方向與速度大抵是相當一致的,也因此帶來教會相當的增長。
1984~1985會堂改建期(建立宣教大樓)︰很多教會建堂期間人數不是停滯就是減少,但我們在建堂易地聚會、諸多不便中仍能稍有增長,原因如下︰
1.同心建堂︰同心比建堂重要,經過約兩年的禱告等候,到大家同心時才建堂。
2.禱告建堂︰建堂期間,會眾更警醒禱告,同心禱告,我們經歷到大樓不但是用錢由工人趕_來的,也是弟兄姊妹以信心、愛心藉著不斷禱告建起來的。
3.同時注重軟體建造︰在會堂硬體建造中,我們更加強信徒靈命、靈修的建造,也著重恩賜、事奉的建造。
4.多元牧養︰信徒的牧養除講台的牧養外,還透過自我靈修、團契、小組、成人主日學、禱告會的牧養,多元化的牧養使弟兄姊妹的凝聚力沒有減弱。
(請上接第10版)
5.感謝與讚美︰很多教會在建堂時或前後階段,意見、批評、怨言很多,這都成為教會同心、增長的破口,我們提醒以禱告代替批評、感恩代替怨言,獻堂前後大家十分同心,皆「以感謝進入 的門,以讚美進入 的院」常常向神感恩。
1986~1989增長快速期︰這幾年教會增長最快,由不到千人增長到兩千餘人,原因如下︰
1.會堂擴大、副堂、教室增多。
2.同工團隊擴大,團隊轉型成央C
3.禱告會、成人主日學加強。
4.教會更新、聖靈更新加速。
5.多元、多語、多堂崇拜的開始。
此時的同工團隊正值所謂的衝刺階段(1986~1990),全職同工增加到差不多五十位(傳道人有廿八位),這段時期團隊有幾個特點︰
1.危機轉機期︰隨著大樓獻堂與教會更快速增長,行政全職同工大量增加,而執事團隊的數量與委身也增加。此時與全職傳道同工形成三大團隊。三大團隊配搭在默契不足時容易引起同心的危機。在警覺中我們開始三大團隊的聯禱會,並加強協調溝通及愛心的關懷,使危機變成轉機。
2.執事團隊加強期︰初期資深執事是終身職,經過幾年執事組織章程的修訂,選出更多實際參與服事的執事來,執事團隊的弁鈺o以更多發揮,特別選出常務執事及聖工小組參與教會的決策。
3.團隊擴散期︰隨著植堂事工的拓展,多位資深同工受差到高雄、台南、台中……等地植堂,團隊須要迅速補充加入新血,偶有青黃不接現象,但也使新進同工有更多成長的空間,以致承擔力逐漸加強。
1990~1995增長稍減期︰這段期間,於一九九○年成立了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一九九五年創立了佳音廣播電台。這幾年增長稍減的原因如下︰
1.各樣聚會場所不敷使用,各樣聚會擁擠不堪。
2.大量植堂,五年內,約增加廿間分堂,很多資深同工調往分堂,包括夏忠堅牧師夫婦借調公元兩千年福音運動,還有台北近郊植堂也分散一些信徒出去。
3.雖增長緩和下來,但還是有增長,若從整體來看,因植堂帶來的增長是相當可觀的。
4.結構、小組轉型尚未開始,以團契的結構為主軸似乎已經發展到極限。
1996~1999小組轉型期︰當小組開始轉型,人數不斷急速增加,靈糧山莊新堂也於一九九九年順利落成啟用。
1.轉型的初期︰有人形容這轉型是「驚動武林」的大事,甚至有人傳說「台北靈糧堂將成為歷史名詞」。感謝主,因為非常清楚是神的帶領,也有正確美好的異象傳遞及長時期的連鎖禱告,所以各牧區在激烈變動、轉型中,很快穩定下來,前一年半以穩定為主,整體說來,在穩定中還是有些增長。
2.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兩年中,透過屬靈認領、僕人事奉,五五五禱告收割,小組越來越轉型成外向宣教的小組,教會受洗的人數及整個教會的增長加快很多。
到一九九九年為止,全職同工團隊共有一四三位(傳道同工七十五位),這段時期團隊有下面幾項特點︰
1.團隊轉型︰因著一連串牧養轉型,整個團隊轉成以牧養為主軸,部門為輔的型態,其結果是牧養團隊越來越龐大,相對的部門事工較萎縮。
2.各牧養團隊︰各牧養團隊因壓力較大,動力也漸展現出來,各牧區間難免有競爭的壓力,但透過彼此的代禱與區牧長的協調會議,大抵還能同心興旺福音。
3.品格第一︰受培基學院的影響,開始在團隊中強調品格的重要,在同工禱告會中,每月一次對當月生日的同工,由「上司」表揚品格。其結果對團隊質的提升有明顯的成長。
4.強本南進團隊︰各牧區因強本南進,特別需要南進拓植的全職同工。所以那一牧區擁有拓植異象同工,那一區在南進上就特別突出。
5.專業同工團隊︰隨著資訊部、影視部、管理處、事業處的擴展,團隊需要更多專業同工投入。目前已經有多位這類同工,但需求量仍然很大。
1998~1999強本南進期︰隨著各牧區屬靈認領全台各縣市,牧區外展宣教成為經常的事工,透過禱告行軍、短宣,紛紛建立福音據點,教會漸漸因人數增長轉成堂數增長。隨著強本南進的穩定,漸漸發展為強本西進,進而強本全進。(本文未完,下期待續)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慶祝三十五週年

16/10/2004 – 1 瑪西班月 5765
劉千石(左)和陸漢思   江大惠 &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