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伯特利(下)

十五、信心的生活
“你当倚靠耶和华而行善,住在地上,以 的信实为粮。”(诗篇三十七篇三节)
一九六二年,第一届毕业了十位学生,接下来的二、三、四、五、六届也大约是在十位左右,到了第七届则高达十七位(每届入学人数平均二倍于毕业人数)。由于毕业校友的杰出表现,稳定吸引一些爱主的人进入伯特利就读。面对逐渐成长的人数,贝院长虽不忧虑,却也不免面临坐吃山空的窘境。
这期间内,贝院长仍持续地向差会报告她在埔里的教育工作内容,但却从未向差会寻求奥援,仅是不断地祷告,相信上帝的大能。“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不知有多少次,当贝院长知道钱快要用完了,却又不愿向人募捐。她说︰“我不向人要,但我要向 神要,因 是万有的根源。我不向人流瓷A但我要对 神流。”无数个深夜里她跪在主前祈求度过难关︰“我不能让这些孩子离开伯特利!”
果然,德国的亲友及差会因着爱的感动,主动不断地持续帮助。贝院长也从未在任何媒体或公共场合向人募款,在她院长任内的二十二年来,未曾向任何人开口祈求协助,只是坚毅地默默工作。诚如她对学生所说的︰“我不是乞丐!”同时她并能完全交付给神︰“我相信神的大爱!”而神也总是应凯 疑咩i,让伯特利一再度过难关。

十六、坚定的仰望
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马可福音十一章二十四节)
贝德芬院长从小就渴慕主恩,自喜乐降临、主临呼召后,就已将自己委身天父。虽然后来父兄接连过世,对她的打击甚大,但都由主带领平安度过。稍后艰苦的训练、出海的风险、异国的适应、语言的学习到中国将之驱逐出境,贝院长在在皆表现出对主坚定的仰望,凡事相信主。
由于其坚定的信仰,以致以五十高龄仍能由主带领再度来到中国人的地方继续传扬福音。新国度新语言的困扰、身体逐渐衰老、创校维艰、经费不足、数次心脏病复发等考验,也都没能击倒这坚强的勇者。这都是因为贝院长凡事相信、凡事倚靠,并借由祈祷,将她的困难交给上帝,因为她相信 神必“侧耳而听,作我坚固的磐石。”就这样,凭著对主坚定的仰望,一次又一次地度过难关,完成她在天国不朽的志业。

十七、四百粒种子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十二章二十四节)
埔里伯特利圣经书院自一九五九年一月十九日创校以来,至二000年六月十五日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其中包括三十七届学生,其中排湾族九十八人、泰雅族七十八人、太鲁阁族六十二人、布农族七十二人、鲁凯族二十九人、阿美族二十二人、邹族十五人、汉族十二人、卑南族五人、达悟族三人、赛夏族一人;师母班则开了三期十九人,总共培育四百一十六位毕业生。
毕业的校友如种子般地飘返全台各部落,成为基督精兵。有的已担任牧会的牧师,有的担任教会传道、长老、执事、干事等,或有成为牧师娘者,扶佐牧师教会牧会事工,大多能继续传扬主音,或者从事社会圣工。尤有杰出者如歌声优美,早年参加台视五灯奖歌唱比赛冠军的伯特利第十六届的学生温梅桂女士,发挥特质,受到肯定。这些种子都能承袭麦子的精神,在社会的岗位上各尽其职,不辱贝院长的教育。

十八、归宿埔里遂所愿
我衷心所爱的台湾啊!我把有生之年献给奶,我的生趣在于此;我衷心难分难舍的台湾啊!…………诚愿在我奉献生涯终了时,在那大浪拍岸的声响中,在那竹林摇曳的荫影下,找到我的归宿。(一八九九年,马偕)
一九八一年七月三日,伯特利山地女子圣经书院第十九届毕业,贝德芬院长因健康因素将院长之责交给了当时任职于埔里基督教医院的纪欧惠(Alfhild Jensen Gislefoss M.D.)医师。那一年,贝院长已经八十一岁。
贝院长虽然退休,但仍未稍懈教育工作,仍孜孜于院中校务。隔年(一九八二)贝院长的身体渐差,生活起居都由在学学生二十四小时轮流看护照顾。那时,学生们决定在校内西北一角为她诱F一座墓园。有一天,学生战战兢兢地带她见了这座墓园,贝院长感动地流下疏 G“你们都是我的好女儿!”
一九八三年九月三十日贝院长因心脏衰竭过世,葬于伯特利圣经书院园内。
(全文完)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本报于二月发行报纸版

31/01/2004 – 8 细罢特月 5764
《国度复兴报》香港版将在二月八日发行报纸版,在三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