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伯特利(下)

十五、信心的生活
「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 的信實為糧。」(詩篇三十七篇三節)
一九六二年,第一屆畢業了十位學生,接下來的二、三、四、五、六屆也大約是在十位左右,到了第七屆則高達十七位(每屆入學人數平均二倍於畢業人數)。由於畢業校友的傑出表現,穩定吸引一些愛主的人進入伯特利就讀。面對逐漸成長的人數,貝院長雖不憂慮,卻也不免面臨坐吃山空的窘境。
這期間內,貝院長仍持續地向差會報告她在埔裡的教育工作內容,但卻從未向差會尋求奧援,僅是不斷地禱告,相信上帝的大能。「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不知有多少次,當貝院長知道錢快要用完了,卻又不願向人募捐。她說︰「我不向人要,但我要向 神要,因 是萬有的根源。我不向人流瓷A但我要對 神流。」無數個深夜裡她跪在主前祈求度過難關︰「我不能讓這些孩子離開伯特利!」
果然,德國的親友及差會因著愛的感動,主動不斷地持續幫助。貝院長也從未在任何媒體或公共場合向人募款,在她院長任內的二十二年來,未曾向任何人開口祈求協助,只是堅毅地默默工作。誠如她對學生所說的︰「我不是乞丐!」同時她並能完全交付給神︰「我相信神的大愛!」而神也總是應凱 疑咩i,讓伯特利一再度過難關。

十六、堅定的仰望
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馬可福音十一章二十四節)
貝德芬院長從小就渴慕主恩,自喜樂降臨、主臨呼召後,就已將自己委身天父。雖然後來父兄接連過世,對她的打擊甚大,但都由主帶領平安度過。稍後艱苦的訓練、出海的風險、異國的適應、語言的學習到中國將之驅逐出境,貝院長在在皆表現出對主堅定的仰望,凡事相信主。
由於其堅定的信仰,以致以五十高齡仍能由主帶領再度來到中國人的地方繼續傳揚福音。新國度新語言的困擾、身體逐漸衰老、創校維艱、經費不足、數次心臟病復發等考驗,也都沒能擊倒這堅強的勇者。這都是因為貝院長凡事相信、凡事倚靠,並藉由祈禱,將她的困難交給上帝,因為她相信 神必「側耳而聽,作我堅固的磐石。」就這樣,憑著對主堅定的仰望,一次又一次地度過難關,完成她在天國不朽的志業。

十七、四百粒種子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十二章二十四節)
埔裡伯特利聖經書院自一九五九年一月十九日創校以來,至二000年六月十五日最後一屆學生畢業,其中包括三十七屆學生,其中排灣族九十八人、泰雅族七十八人、太魯閣族六十二人、布農族七十二人、魯凱族二十九人、阿美族二十二人、鄒族十五人、漢族十二人、卑南族五人、達悟族三人、賽夏族一人;師母班則開了三期十九人,總共培育四百一十六位畢業生。
畢業的校友如種子般地飄返全台各部落,成為基督精兵。有的已擔任牧會的牧師,有的擔任教會傳道、長老、執事、幹事等,或有成為牧師娘者,扶佐牧師教會牧會事工,大多能繼續傳揚主音,或者從事社會聖工。尤有傑出者如歌聲優美,早年參加台視五燈獎歌唱比賽冠軍的伯特利第十六屆的學生溫梅桂女士,發揮特質,受到肯定。這些種子都能承襲麥子的精神,在社會的崗位上各盡其職,不辱貝院長的教育。

十八、歸宿埔裡遂所願
我衷心所愛的台灣啊!我把有生之年獻給奶,我的生趣在於此;我衷心難分難捨的台灣啊!…………誠願在我奉獻生涯終了時,在那大浪拍岸的聲響中,在那竹林搖曳的蔭影下,找到我的歸宿。(一八九九年,馬偕)
一九八一年七月三日,伯特利山地女子聖經書院第十九屆畢業,貝德芬院長因健康因素將院長之責交給了當時任職於埔裡基督教醫院的紀歐惠(Alfhild Jensen Gislefoss M.D.)醫師。那一年,貝院長已經八十一歲。
貝院長雖然退休,但仍未稍懈教育工作,仍孜孜於院中校務。隔年(一九八二)貝院長的身體漸差,生活起居都由在學學生二十四小時輪流看護照顧。那時,學生們決定在校內西北一角為她誘F一座墓園。有一天,學生戰戰兢兢地帶她見了這座墓園,貝院長感動地流下疏 G「你們都是我的好女兒!」
一九八三年九月三十日貝院長因心臟衰竭過世,葬於伯特利聖經書院園內。
(全文完)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本報於二月發行報紙版

31/01/2004 – 8 細罷特月 5764
《國度復興報》香港版將在二月八日發行報紙版,在三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