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会崛起 反思香港教会新角色

 

以往香港教会到内地服侍,都是支援及帮助的一方,但随着内地教会的增长,以及经济的蓬勃发展,香港与中国教会,是否应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在历史的洪流中,香港信徒应如何观察神的作为及带领,摸索出自身在中国福音工作中的新角色?

福音证主协会日前举办中国事工研讨会2015,主题为“优与忧——香港教会参与中国教会事工的优势、困难与出路”,由香港浸会大学宗哲系助理教授郭伟联博士,以及证主协会副总干事(培训)吕庆雄博士主讲。两位总结多年来走访中港两地教会的经验,分析香港信徒参与内地教会服侍的优势及困难,探讨如何在当前中国教会新局面中找到新定位。

内地教会渐趋成熟

郭伟联先阐述香港教会现有中国事工的特点及困难,指出教会发展中国事工的策略,多以“关系”为主,服侍地点与其宗派固有的联系,或是牧者、会友的乡族联系有关。这样开展事工有其好处,就是彼此之间已有一定的认识,然而这些接触到的堂点,近年已开始发展成熟,尤其在硬件方面,需要已经减少。

事实上,香港教会参与事工的方式多以资金投入为主,例如扶贫、建立奖学金、资助传道人生活费,甚至是建堂等等,但近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这些需要已逐渐在减。另外,对香港不少堂会而言,中国事工是集体活动,以低技术、人手密集为主,让弟兄姊妹容易参与,例如基层培训、探访及诗班等,但随着内地教会的发展,这些需要亦未必存在。有些宗派有较高技术的支援,如医疗等,但为数不多,获得中国当局批准亦不容易。最后,香港事工在内地参与的服侍,通常是三自教会为主,故事工发展的范围亦有限制,多停留在培训、节日探访。

港年青人无心中国事工?

郭认为,香港教会的“本位”思想很重,把中国事工当成活动,但真正需要的是切实了解中国教会的需要。“我们没有想过怎样提升水平,而只是希望更多弟兄姊妹参加中国事工。”他建议堂会为参加中国事工的弟兄姊妹提供更深入训练,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可以为中国宣教付出什么。另外,中国政府对境外的“渗透”十分敏感,以往教会藉扶贫来传福音的策略,已经“行不通”,故此未来宜更专注在扶贫工作上,或协助当地教会发展扶贫事工。

此外,郭又观察到,香港年青人对中国事工愈来愈冷淡,原因是他们本身对内地印象不佳,加上教会办的内地短宣只属走马看花,令年青人对中国更加陌生,甚至更加厌恶。再者,由于中国正在急速城市化,乡、镇、城市的人口已经“打乱了”,令香港教会的服侍逐渐无法靠乡邻关系维持。

中国教会寻求属灵根源

吕庆雄提醒香港教会“面对现实”,就是内地的需要跟我们提供的支援并不相符。不过,他仍然认为,香港教会在服侍内地教会方面有不少优势。首先,香港仍是全国最开放的地方,保留着真正的自由。第二,香港教会仍是中国最有牧养、宣教、神学训练经验的教会,是华人群体中,神学家最密集的地方。第三,较之于外国教会,香港教会跟内地教会,在文化上更为接近,彼此间易于沟通及建立信任。第四,香港人拥有国际的视野,可接触的资讯亦较为国际化,既能帮助中国教会走进世界,亦能助外国差会进入中国。第五,香港的跨国经验丰富,有助于将外国神学教育、资讯本土化。第六,对于内地大部份教会来说,香港教会的培训或出版,仍然拥有较高的“信誉”。第七,香港的资讯集中,言论亦较自由。最后,香港教会的人才资源非常密集,是内地同工进修、寻求训练的良好平台。

郭伟联补充说,中国教会的优势在于“数量”,无论金钱或是人数方面,都是香港教会所不能及的。“但他们仍然往香港跑,我们正要思考这是为什么!”香港教会有很深的经验累积及属灵承传,是国内牧者所渴望的。有些年青的“两会”牧者,希望找出其教会宗派属灵根源,例如有由圣公会背景的堂点,来香港学习相关的传统礼仪。另外,香港堂会执事、平信徒领袖的事奉经验也十分宝贵,能在牧养上与内地弟兄姊妹作深度同行,而非单纯到国内“搞活动”。

放眼本地新移民

他提及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时说,中国正在开放过程中,内地弟兄姊妹十分乐意转变,并在寻求学习改变。“中国事工会否不再在内地的堂点,而是在香港接待内地来港的弟兄姊妹?”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游走,要接触他们,并不一定要进入内地。资源充足的中国教会,亦会主动寻求事工合作伙伴,而香港则可以扮演联系、经验交流的角色。“中国事工不再是我们在内地服侍,而是我们与中国教会一起去服侍。”一些内地教会亦有在偏远地区做扶贫、宣教工作,香港教会可在这些方面作出配合。

吕庆雄又强调,香港教会在参与中国事工上,必须改变固有心态。他们要明白宣教不止于传福音,而是全人的关顾,要建立门徒,帮助人活出基督。香港教会亦要反思,自己是参与者还是主宰者,是救世主还是事奉者。“我们还是摆脱不了,要‘帮助’他们的心态。”面对中国教会崛起,香港信徒必须放下民族主义、地域主义,承认自己只是神计划中的其中一部分。“甚至我们愿不愿意接受,在时代巨轮之中,此刻我们参与重要的角色,然后有一天是需要‘退场’的。”他提醒信徒,只要放下“救人”的心态,便不会因“帮不到手”而产生苦涩的感觉。

郭伟联总结并提出建议,香港教会应反思自己在中国事工上,仍是“支援者”还是“合作者”。若希望继续给予支援,可尝试将眼光放在亲邻堂点所在地的弱势社群,因为中国各地仍然有不少生活困难的贫穷人。另外,可透过亲邻堂点,延伸至接触中国偏远地方的人,服侍有更多具体需要的堂点。最后,本港亦有大量需要支援的“中国人”,教会可放眼本地的新移民、自由行,把握神所赐的福音机遇,回应社区的实际需要。

(记者陈淑安报道)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国度观点] 当后基督教国家遇上宣教机会

24/11/2015 – 12 基斯流月 5776
  中东国家的内战困扰和恐怖袭击,造成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