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光牧师:“取代神学”并非保罗的看法

 

香港基督教循道卫理联合教会牧师、前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及现任客座教授卢龙光博士接受本报访问,剖析保罗写罗马书之目的。他的著作《论尽罗马︰透析保罗写罗马书之目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华人著作。

建立彼此接纳的信徒网络

卢博士指出,保罗写信给罗马当时的教会,目的并不是讨论神学的问题,而是针对当时的处境,向他们传他所理解的福音,以致他们得到牧养,特别是罗马书十四和十五章当中反映出来的论断、轻看、紧张,甚乎是对立的关系。透过牧养他们,保罗希望他们达致合而为一,好使他去西班牙宣教途中经过罗马时会得到他们的支持。

过往的传统对罗马书有一个片面的理解,认为它是神学性的,是保罗对其宣教旅程作神学性的总结,为的是讲解因信称义的神学,故此是非实用性的,是没有针对罗马的信徒实际的处境和需要而写的,但这理解是不对的。保罗希望透过他们对因信称义的理解来劝他们去建立一个能彼此接纳和相爱的信徒网络。目的是改变这些罗马的信徒,使他们能彼此接纳,打破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之间的隔辖。对保罗来说,这个网络是重要的,因为只有如此的网络才能支持他到西班牙传福音。

罗马书的主题内容是一章16节提及的福音,保罗的使命是要传神的福音,福音是神的大能,之所以是大能,是因为拯救一切相信的人,先是犹太人,后是外邦人。卢博士直言,信徒惯常认为不信者才需要福音,但这其实是对福音一个二分、过分简化和错误的理解,这意味着信徒并不需要福音。然而,我们的信仰其实是福音的阐释,教导是基于福音的教导。福音的大能是要打破犹太信徒跟外邦信徒的隔辖,正正要显于一切相信的人当中,而非单单显于不信者当中。

卢博士认为,福音的对象应包括信徒的和不信者。对当时的信徒来说,福音带有牧养的功效,但被牧养也非全部的目的,而是借此能支持保罗去宣教。故此,牧养与宣教是紧密不分的。到西班牙宣教,对保罗来说,是重要的目的,但他却正在返回耶路撒冷的路上,地点的方向看似是相反,但共同点是他正在宣扬一个彼此接纳的福音。若保罗跟耶路撒冷的犹太信徒也不能彼此接纳,那保罗去西班牙传什么呢?当时,他既非前往西班牙,亦不是到罗马,而是去耶路撒冷,书写罗马书的目的就是叫罗马的犹太和外邦信徒能够和好及彼此接纳,这也是保罗去耶路撒冷所要面对的挑战。

然而,狭义的宣教也非保罗最大的目的,因宣教的目的是去建立教会。传福音诞生的结果不单只叫相信的人各自独个儿的得救,而是让信徒彼此建立和相爱,凝聚他们成为一个信仰群体──聚集(Gathering)。建立教会的目的不是让信徒等待上天堂,而是去宣教;宣教的目的,就是去建立教会,而教会存在的目的也就是去世上宣教和牧养。

罗马书九至十一章是高峰

卢解释,从结构上来说,罗马书九至十一章是中间部分。就内容来说,它只在第九章30-32节、十章10节、十一章17-23节再次提及因信称义的主题,但更重要的是对一章16节和二章9-10节的诠释。“我不以福音为耻”,因为神的义在福音上显明出来,17节是原因,16节是结果,目的是要显明神的大能要拯救相信犹太人和外邦人,而九至十一章就是谈论到犹太人和外邦人于救恩历史的位置,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保罗在实际的宣教经验中发现,犹太人对福音的反应是迟缓的,而外邦人是强烈和迅速的,那么,犹太人的结局会是怎样?这样如何理解“先是犹太人,后是外邦人”这句在罗马书出现了三次的说话呢(1:16; 2:9, 10)?现在外邦人得着福气看似较犹太人为先,但这是有目的的,是叫犹太人发奋。第一章︰先是犹太人,后是外邦人;在得罪神的这件事情上,犹太人和外邦人没有分别;在信心上,先是外邦人,后是犹太人,因为亚伯拉罕因信称义时是外邦人,后来受了割礼才成为犹太人,故此他成了犹太人和外邦人的共同祖先。第五至八章论述到这群犹太和外邦的信徒,在亚伯拉罕的信心上真的已成他的后裔和一家人,但他们对他们在救恩历史中的位置确实存在着分歧,故此,保罗有需要处理这个问题。

犹太人在神的救赎历史中的确为先,但他们忽略了神是有拣选的,这拣选是基于对神的信靠和信心,而非他们生下来是以色列人。再者,这是神的信实,而非他们的信实,但信实不是因为他们有律法,而是先有信实,后来才有立约和律法。这信实不但从神跟他们立约上表现出来,也于他们的信心上表现出来。立约跟他们的信心有关,即是对神的约是否信实,而非因他们生下来是亚伯拉罕肉身的子孙而已。至终的基础是以色列人对神的信靠和对神的约的信心的回应,才能成为亚伯拉罕的子孙。

对神充满智慧的计划的颂赞是九至十一章中高峰的高峰。十一章打后,保罗于12至15章教导罗马信如何建立基督的身体,信徒如何面对逼迫他们的人、如何面对罗马的政权,以及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如何一起生活。十四和十五章是这数章教导的高峰,那些论断、轻看、排斥和不能一起爱筵的处境是保罗教导的高峰,他教导他们要彼此接纳、彼此尊敬、彼此喜悦,才能一起敬拜,成为一个彼此接纳的群体。纵然凡物洁净,刚强的外邦信徒凡物也可以吃,但为了爱筵和敬拜,他们也要迁就信心软弱的犹太信徒,故此,当一起爱筵时,外邦信徒应收起犹太信徒不吃的东西,只端出他们吃的食物跟他们一起吃。若不是这样,他们又怎能成为一个基督的身体呢?一至十一章内保罗对福音的理解,就是彼此接纳的生活和一起敬拜的神学基础。

取代神学非保罗看法

卢明言,取代神学是有危险的。若这看法是正确的话,那就是说,神对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应许便落了空,神对现今肉身为犹太人的承诺便否决了、代替了。若真是这样的话,神的信实岂不是荡然无存吗?这是不正确的理解,因为这并不是取代,而是发展。保罗强调他是便雅悯支派的,是希伯来人中的希伯来人,虽然以色列人是有点心硬,但神的应许并没有落空,他们是神的余民。

外邦的信徒没有取代犹太人。以色列人仍是神应许的对象,没有被外邦人取代,而是包括外邦人,犹太人是真橄榄树的枝子。按保罗的比喻来说,他们仍然是根和树,有部分掉下来的枝子是有机会得以重新接上去的。野橄榄取代了真橄榄吗?当然不是,野橄榄是接驳上去真橄榄的。

基督徒这个名称在保罗的书信中从没有出现过,信仰弥赛亚是犹太人的盼望;犹太人的弥赛亚,也是外邦人的弥赛亚。但如今外邦人因着基督,便有分于神这个盼望、拣选和应许。神是信实的, 原初拣选时已非只停留于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而是已经包括外邦人,因神应许亚伯拉罕, 要藉他使万国得福。这就好像新约圣经不能取代旧约圣经,新约加上旧约才是整全的圣经。若新约取代了旧约,那岂不是马吉安,成了异端?

(记者朱其杰报道)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现在就是逃离埃及的时候

08/04/2015 – 19 尼散月 5775
  逾越节是神跟 的百姓会晤的时间(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