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我教会︰凡信徒皆祭司 教会并非教堂传道人不是专职祭司

 

禧福协会于2月7-9日,主办“还我教会”研讨会,邀请《还我教会》作者李伟良宣教士回港分享经验,主持工作坊,并参观中华基督教会沙田堂少年区小组聚会。

从10到1000的百倍增长

香港有许多弟兄姊妹十分委身,用心教会事务,却不见国度增长。为什么?

李伟良宣教士认为,因着教会的历史发展,致使牧者成为现代的祭师,夺去众信徒皆祭师的身份,教堂等同教会。为此应重返圣经教导—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

每位信徒都要明白,小组就是教会,人人起来彼此建立,按恩赐彼此服侍。每位都要接受门徒训练,委身基督、成长成熟、参与事奉,到最后实践使命。中华基督教会沙田堂少年区(简称“沙少区”)设有7色成长阶梯,鼓励信徒进深、接棒。当然,并非人人适合担当组长、区长作牧养,因此也有事工路发展梯阶。不过,他们强调事工路不仅着眼办事能力,而是脑、手、心并重的师徒训练。

简言之,门徒训练不是要让更多人成为全职事奉者,而是要更多平凡人成为敬畏耶稣的门徒,在生活中作见证。

新酒新皮袋

查考圣经,初期教会与今天的教会体制很不同,背后原因涉及教会历史演变。今天的崇拜以讲道为中心,继承自天主教的弥撒(拉丁语意指散去)仪式。讲道是好的,但实际做就人不多。唯有在小组中,大家才能倾心吐意相交相知。许多教会研究均表明,小组生活比崇拜讲道更重要。

“关键其实不是小组。小组仅是工具,假如没有委身、没有爱,什么模式都是死的。”

实践问题

假如想试行“还我教会”,应怎样开始?
由自己开始,先行委身作榜样,建立门徒。

假如是传道人想起来,但在教会内却找不到如此委身的信徒配合呢?
传道人若然真的委身,大可离开教会,自行成立小组开始。

小组教会是否只能从青少年教会、新成立教会开始?
沙少区的开展很幸运,正当拓植新堂,让弟兄姊妹有选择。教会合一很重要,沙田堂仍有传道人,小组与传道人十分配合,只是传道人的角色转变成为教练(而非讲道专家),目标是成全圣徒而非成全堂会。

总有人不喜欢改变吧?
所以要有选择,我们强调平衡、和谐、合一,不是用一种模式推倒另一种模式。假如有教会领袖愿意转变,请先行祷告,待大部分人认可才开始。批评容易,建立困难。你先行委身,从小地方做出成果,那便更有说服力。

在沙少区,Whatsapp、Line、Facebook的影响大,还是小组查经影响大?
智能手机的威力的确很强大。不过,切莫误会,小组、门训、贴身牧养、成长梯阶绝非灵丹妙药。二千年来,教会一直受到时代文化的冲击,并与文化不断对话,未来亦必继续。

生命门训︰从中学到大学

读中四的阿小,向李宣教士投诉栽培员训练沉闷。“那么奶来吧!”让她中五便参与栽培,感觉备受重视。由用口投诉到用手准备,又亲身体验栽培背后不简单,今天更成为沙少区区长。

栽培课程总有些地方不那么吸引,她会利用同侪效应,让一班少年人一起上课。假如大部分人升级了,堕后的人也会被刺激赶上来。当然,每一梯阶的职分和要求,都要清楚明白,不能强迫。并要找机会感谢、嘉许参与事奉的人。

每段成长梯阶,总可能有人流失。阿小读大学时,也和未信者拍拖,试过无心参加小组。最后经历许多,发现婚姻摆上的真实。此外,当时还有李宣教士的榜样,看到他的生命见证,让她也想成为别人的生命见证。

生活见证︰从大学到工作

“李宣教士,我不能再当组长了……”

沙少区组长潘永康修读多媒体,有一天他告诉李快毕业了,多媒体这行工作没日没夜,星期六没公司休息,他不能再带小组,准备办浓缩速成班培训接棒人。

李坚决回答︰“不可以。”栽培不是上课,而是生命见证。潘的决定,等同宣告耶稣绝不能得着多媒体行业!医生工作也很忙碌,但仍有许多见证,为何从事多媒体不可以?

最后,潘决定与朋友租村屋自行创业,经过一段艰难后取得成功,夺奖无数。公司星期六放假,身体力行在业内作新事,见证另一种生活价值。

在职场中建立微型教会 夏忠坚牧师分享实战经验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信徒日常已经工作、家庭、教会分身不暇,试问还怎能有余力职场宣教呢?中华基督教福音协进会秘书长夏忠坚牧师在“还我教会”研讨会上,提出逆向思维的办法。

由职场团契到微型教会

夏牧帅原是台北灵粮堂执行牧师,1990年借调担任台湾2000年福音运动总干事。那时台湾教会多向青少年、大学生布道,成绩不错。可惜学生进入职场后流失颇多。于是92年开始办社青宣教大会、上班族总动员,反应热烈,后来在政府各部门成立了14个职场团契,一路发展。到1998年成立但以理学院,装备信徒建立职场小组。

慢慢他们发现一个问题,职场小组带人信主不难,带人返教会却不容易。举例你的教会在港岛,同事却住沙田、屯门,他们乐意参加办公室的小组聚会,却未必能每星期长途跋涉往你所属的教会崇拜。惯常做法,是介绍新葡到他住处附近的教会,并陪伴数星期,不过那教会对新葡和该信徒都是陌生的,效果往往不尽如意。

于是他们想到,必须成立微型教会、延伸教会,将神的家伸展到城市、社区、职场的每个角落。

主流教会的延伸

假如你成功向一位露宿者传福音,带他返教会,教会弟兄姊妹会否多望他两眼,令他感觉不自在?假如你成功带一位全城知名美女模特儿返教会,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同样道理,要求一位日理万机的跨国企业CEO,或一位星期六、日工作最忙碌的服务业者,参加主流教会一般崇拜,均有实际困难。

回看历史,使徒时代并没有今天的传统教会。现在的教会(堂会)是历史产品,有他的出现背景和原因。传统教会十分好,适合社会主流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过,朝九晚五以外的其他群体呢?却未必那么理想。然而,这些小群仍是福音要得着的灵魂。

耶稣说︰“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因此,夏牧师便推动在各处成立微型教会,包括职场、家庭、社区,作为传统教会的延伸。

饭桶教会、朱古力教会

问题是,现代都市工作压力沉重,信徒如何在职场运作教会呢?

夏牧师认同,现代都市工作压力极沉重,因此人们需要减压。在台湾,便有标榜半小时的健身连锁店,切合上班族急促的步伐,成行成市,New Age运动也借此在世界各地崛起。其实,论减压、灵修、重新得力,基督教有极丰富的资源,为什么我们不好好利用呢?

在办公室开布道会没有人来,假如开“减压工作坊”呢?夏牧师便曾出版上班族系列图书,例如《上班族的潜能开发》、《上班族的生涯规划》等。设想你和同事上了六堂减压课程,大家一起小组讨论,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一些内容取材自圣经,同事会否开始改观,圣经这本他一向敬而远之的厚书,原来都有点道理和人生智慧?

夏牧师强调,三福四律是好的,对于当年抛弃一切来到异文化从头学习语言的宣教士,顿悟式布道是适切的方法。但我们今天,可以采用渐进式布道法,透过讲故事来传福音。例如情人节快到,可以开朱古力班,大家一起学做朱古力,谈论爱是什么。现代人喜欢美食,便成立一家饭桶教会,写本《舌尖上的香港》(或网、facebook page) 搜罗全港美食,从中带出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活化神的家

夏牧师认为,微型教会、成全圣徒、还我教会、无墙教会等运动,在港台间正渐渐萌芽,于欧美则已发展一段时间,亦发现各样问题。他重申,超大型教会(Mega Church)是好的,对社会有更大影响力,可以成为微型教会的属灵遮盖,让更多人认识福音。微型教会(Micro Church)也是好的,可成为传统教会的延伸,接触主流教会难以关怀的群体。Micro 与Macro大可一起努力,在家庭、在小区、在社会、在每天生活中,为主作见证。

微型教会要收十一奉献吗?

夏牧师指出,新约要求信徒全人奉献,假如十一奉献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全人奉献呢?

若微型教会被接纳作为传统堂会的延伸,十一奉献可交到堂会,由堂会另立帐目,将奉献记在其下。到微型教会有特别需要时,例如在职场举办圣诞午餐会布道,便可自帐项提款。假如需要超过滚存的帐项时,堂会可审视该布道活动,加以资助。

假若没有堂会愿意遮盖某微型教会呢?

夏牧表示,微型教会的特点正是可深入穷乡僻壤传统福音的死角,的确无法保证每家都得到传统堂会的遮盖。为此他们成立微型教会联盟,希望让微型教会互相支持,同心实践大使命。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教会也回家 为末世的来临作预备

19/02/2015 – 30 细罢特月 5775
  神正在震动天地万物, 在希伯来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