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我教會︰凡信徒皆祭司 教會並非教堂傳道人不是專職祭司

 

禧福協會於2月7-9日,主辦「還我教會」研討會,邀請《還我教會》作者李偉良宣教士回港分享經驗,主持工作坊,並參觀中華基督教會沙田堂少年區小組聚會。

從10到1000的百倍增長

香港有許多弟兄姊妹十分委身,用心教會事務,卻不見國度增長。為什麼?

李偉良宣教士認為,因著教會的歷史發展,致使牧者成為現代的祭師,奪去眾信徒皆祭師的身份,教堂等同教會。為此應重返聖經教導—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每位信徒都要明白,小組就是教會,人人起來彼此建立,按恩賜彼此服侍。每位都要接受門徒訓練,委身基督、成長成熟、參與事奉,到最後實踐使命。中華基督教會沙田堂少年區(簡稱「沙少區」)設有7色成長階梯,鼓勵信徒進深、接棒。當然,並非人人適合擔當組長、區長作牧養,因此也有事工路發展梯階。不過,他們強調事工路不僅著眼辦事能力,而是腦、手、心並重的師徒訓練。

簡言之,門徒訓練不是要讓更多人成為全職事奉者,而是要更多平凡人成為敬畏耶穌的門徒,在生活中作見證。

新酒新皮袋

查考聖經,初期教會與今天的教會體制很不同,背後原因涉及教會歷史演變。今天的崇拜以講道為中心,繼承自天主教的彌撒(拉丁語意指散去)儀式。講道是好的,但實際做就人不多。唯有在小組中,大家才能傾心吐意相交相知。許多教會研究均表明,小組生活比崇拜講道更重要。

「關鍵其實不是小組。小組僅是工具,假如沒有委身、沒有愛,什麼模式都是死的。」

實踐問題

假如想試行「還我教會」,應怎樣開始?
由自己開始,先行委身作榜樣,建立門徒。

假如是傳道人想起來,但在教會內卻找不到如此委身的信徒配合呢?
傳道人若然真的委身,大可離開教會,自行成立小組開始。

小組教會是否只能從青少年教會、新成立教會開始?
沙少區的開展很幸運,正當拓植新堂,讓弟兄姊妹有選擇。教會合一很重要,沙田堂仍有傳道人,小組與傳道人十分配合,只是傳道人的角色轉變成為教練(而非講道專家),目標是成全聖徒而非成全堂會。

總有人不喜歡改變吧?
所以要有選擇,我們強調平衡、和諧、合一,不是用一種模式推倒另一種模式。假如有教會領袖願意轉變,請先行禱告,待大部分人認可才開始。批評容易,建立困難。你先行委身,從小地方做出成果,那便更有說服力。

在沙少區,Whatsapp、Line、Facebook的影響大,還是小組查經影響大?
智能手機的威力的確很強大。不過,切莫誤會,小組、門訓、貼身牧養、成長梯階絕非靈丹妙藥。二千年來,教會一直受到時代文化的衝擊,並與文化不斷對話,未來亦必繼續。

生命門訓︰從中學到大學

讀中四的阿小,向李宣教士投訴栽培員訓練沉悶。「那麼奶來吧!」讓她中五便參與栽培,感覺備受重視。由用口投訴到用手準備,又親身體驗栽培背後不簡單,今天更成為沙少區區長。

栽培課程總有些地方不那麼吸引,她會利用同儕效應,讓一班少年人一起上課。假如大部分人升級了,墮後的人也會被刺激趕上來。當然,每一梯階的職分和要求,都要清楚明白,不能強迫。並要找機會感謝、嘉許參與事奉的人。

每段成長梯階,總可能有人流失。阿小讀大學時,也和未信者拍拖,試過無心參加小組。最後經歷許多,發現婚姻擺上的真實。此外,當時還有李宣教士的榜樣,看到他的生命見證,讓她也想成為別人的生命見證。

生活見證︰從大學到工作

「李宣教士,我不能再當組長了……」

沙少區組長潘永康修讀多媒體,有一天他告訴李快畢業了,多媒體這行工作沒日沒夜,星期六沒公司休息,他不能再帶小組,準備辦濃縮速成班培訓接棒人。

李堅決回答︰「不可以。」栽培不是上課,而是生命見證。潘的決定,等同宣告耶穌絕不能得著多媒體行業!醫生工作也很忙碌,但仍有許多見證,為何從事多媒體不可以?

最後,潘決定與朋友租村屋自行創業,經過一段艱難後取得成功,奪獎無數。公司星期六放假,身體力行在業內作新事,見證另一種生活價值。

在職場中建立微型教會 夏忠堅牧師分享實戰經驗

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信徒日常已經工作、家庭、教會分身不暇,試問還怎能有餘力職場宣教呢?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秘書長夏忠堅牧師在「還我教會」研討會上,提出逆向思維的辦法。

由職場團契到微型教會

夏牧帥原是台北靈糧堂執行牧師,1990年借調擔任台灣2000年福音運動總幹事。那時台灣教會多向青少年、大學生佈道,成績不錯。可惜學生進入職場後流失頗多。於是92年開始辦社青宣教大會、上班族總動員,反應熱烈,後來在政府各部門成立了14個職場團契,一路發展。到1998年成立但以理學院,裝備信徒建立職場小組。

慢慢他們發現一個問題,職場小組帶人信主不難,帶人返教會卻不容易。舉例你的教會在港島,同事卻住沙田、屯門,他們樂意參加辦公室的小組聚會,卻未必能每星期長途跋涉往你所屬的教會崇拜。慣常做法,是介紹新葡到他住處附近的教會,並陪伴數星期,不過那教會對新葡和該信徒都是陌生的,效果往往不盡如意。

於是他們想到,必須成立微型教會、延伸教會,將神的家伸展到城市、社區、職場的每個角落。

主流教會的延伸

假如你成功向一位露宿者傳福音,帶他返教會,教會弟兄姊妹會否多望他兩眼,令他感覺不自在?假如你成功帶一位全城知名美女模特兒返教會,是否也有同樣的問題?同樣道理,要求一位日理萬機的跨國企業CEO,或一位星期六、日工作最忙碌的服務業者,參加主流教會一般崇拜,均有實際困難。

回看歷史,使徒時代並沒有今天的傳統教會。現在的教會(堂會)是歷史產品,有他的出現背景和原因。傳統教會十分好,適合社會主流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過,朝九晚五以外的其他群體呢?卻未必那麼理想。然而,這些小群仍是福音要得著的靈魂。

耶穌說︰「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因此,夏牧師便推動在各處成立微型教會,包括職場、家庭、社區,作為傳統教會的延伸。

飯桶教會、朱古力教會

問題是,現代都市工作壓力沉重,信徒如何在職場運作教會呢?

夏牧師認同,現代都市工作壓力極沉重,因此人們需要減壓。在台灣,便有標榜半小時的健身連鎖店,切合上班族急促的步伐,成行成市,New Age運動也藉此在世界各地崛起。其實,論減壓、靈修、重新得力,基督教有極豐富的資源,為什麼我們不好好利用呢?

在辦公室開佈道會沒有人來,假如開「減壓工作坊」呢?夏牧師便曾出版上班族系列圖書,例如《上班族的潛能開發》、《上班族的生涯規劃》等。設想你和同事上了六堂減壓課程,大家一起小組討論,到最後才發現原來一些內容取材自聖經,同事會否開始改觀,聖經這本他一向敬而遠之的厚書,原來都有點道理和人生智慧?

夏牧師強調,三福四律是好的,對於當年拋棄一切來到異文化從頭學習語言的宣教士,頓悟式佈道是適切的方法。但我們今天,可以採用漸進式佈道法,透過講故事來傳福音。例如情人節快到,可以開朱古力班,大家一起學做朱古力,談論愛是什麼。現代人喜歡美食,便成立一家飯桶教會,寫本《舌尖上的香港》(或網、facebook page) 搜羅全港美食,從中帶出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活化神的家

夏牧師認為,微型教會、成全聖徒、還我教會、無牆教會等運動,在港台間正漸漸萌芽,於歐美則已發展一段時間,亦發現各樣問題。他重申,超大型教會(Mega Church)是好的,對社會有更大影響力,可以成為微型教會的屬靈遮蓋,讓更多人認識福音。微型教會(Micro Church)也是好的,可成為傳統教會的延伸,接觸主流教會難以關懷的群體。Micro 與Macro大可一起努力,在家庭、在小區、在社會、在每天生活中,為主作見證。

微型教會要收十一奉獻嗎?

夏牧師指出,新約要求信徒全人奉獻,假如十一奉獻都做不到,還談什麼全人奉獻呢?

若微型教會被接納作為傳統堂會的延伸,十一奉獻可交到堂會,由堂會另立帳目,將奉獻記在其下。到微型教會有特別需要時,例如在職場舉辦聖誕午餐會佈道,便可自帳項提款。假如需要超過滾存的帳項時,堂會可審視該佈道活動,加以資助。

假若沒有堂會願意遮蓋某微型教會呢?

夏牧表示,微型教會的特點正是可深入窮鄉僻壤傳統福音的死角,的確無法保證每家都得到傳統堂會的遮蓋。為此他們成立微型教會聯盟,希望讓微型教會互相支持,同心實踐大使命。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教會也回家 為末世的來臨作預備

19/02/2015 – 30 細罷特月 5775
  神正在震動天地萬物, 在希伯來書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