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对香港的建树 专谈嘉道理家族

 

南华早报报道,本港犹太人社区由源已久,可追溯至早期殖民时代。现时香港犹太人口大约有5,000人,数目正日益增加。第一批来港定居的犹太人在19世纪40年代抵港,这些犹太人子孙被当时天主教宗教法庭视为异端,被逐出西班牙及葡萄牙后,逃亡到伊拉克的巴格达,在那里建立了相当大的社区。19世纪,他们到印度外游,并在当时航运蓬勃的孟买及加尔各答港口开展商贸,后来随着中国开放国际贸易大门,他们便横越印度洋,来到广东、澳门及香港做生意。

虽然19世纪中期香港的犹太人家庭寥寥可数,但他们却有巨大的成功,当中某些家庭的财富更是惊人,而其中一个就是享负盛名的嘉道理家族。埃利嘉道理(Elly Kadoorie) 在1880年来港加入沙宣洋行(Sassoon)(香港另一显赫犹太家族),是第一个来港的家族成员。他的胞兄埃利斯嘉道理(Ellis Kadoorie)其后亦来到香港。埃利后来移居上海发展,而埃利斯则留港发展。

1914年,埃利斯创办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旗下的半岛酒店品牌现今管理10间酒店,分布在亚洲、欧洲及美国,而香港半岛酒店也是本土地标。1918年,他购买了全香港最大的电力公司中华电力。埃利斯一直单身,享年55岁。而埃利则在上海结婚,并生下两个儿子罗兰士(Lawrence Kadoorie)及贺理士(Horace Kadoorie)。

罗兰士自1937年起在香港打理酒店业务,直至1941年日军侵占香港,举家迁往中国大陆,直到二战结束后才回港管理家族财产。日军占据香港期间,先后被日军及英军用作军事总部的半岛酒店变得残破不堪,而修复工作进行期间,大批犹太难民开始从上海涌入香港。

二战之前,约二万名欧洲犹太人逃离纳粹迫害,逃难到上海,也就是当时其中一个不需要入境签证的城市。战后,大批难民被谴返回欧洲,或者去到美国、澳洲及以色列开展新生活,而绝大部分人都需经过香港领取签证。当时犹太难民在香港并无容身之所,罗兰士于是开放半岛酒店供他们住宿。大部分人只需逗留数天,但有约300人滞留,他便把酒店的宴会厅改造成大型宿舍,收留他们数个月时间。

当所有难民都离开后,罗兰士才专注打理家族生意,是缔造战后香港显著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者。直至1993年他辞世之时,嘉道理家族的生意投资包括天星小轮、山顶缆车、红 海底隧道及深圳大亚湾核电厂。

财富显赫的嘉道理家族一直致力参与慈善,他们的善心和慷慨亦不只限于犹太同胞。埃利在中东建立了不少学校和医院,服务对像不分种族和宗教;而埃利斯则在香港成立西营盘育才书社,以往服务低下阶层的中国人,现今主要接收低收入南亚裔儿童。二战后,贺理士及罗兰士在社会上带头协助大批逃避内战的中国难民,帮助他们自我维生及保障他们的安全。

贺理士在1951年成立嘉道理农业辅助会,发展实验性农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免息贷款及饲养家禽的训练。1968年起,数千个驻守香港的尼泊尔裔服役英军接受训练,使他们退伍后能在家以农业维生。随后,农业发展息微,农场便转为关注环保,成为今天的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另外,罗兰士和朋友们一同创立太平地毡有限公司,提供就业机会予船家女孩,又保留传统中国制造地毡的工艺。当时中国实施贸易禁止,不许从中国入口货物,因而为太平地毡缔造大量商机。1959年,太平地毡把大陆的工厂迁往大埔。直至现在,太平地毡已是全世界最大的手工编织地毡公司。

罗兰士多方面的成就更使他成为首位香港出生而获封英国爵士名誉的人,并获以家族姓氏命名旺角嘉道理道、屯门嘉道理湾及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嘉道理家族今日仍然为香港人所熟悉,罗兰士育有两名儿子,其中米高嘉道理(Michael Kadoorie)就是现今中华电力控股及香港上海酒店集团的主席。

自1960年代起,持续有国外人士移民香港,而犹太社区亦变得比本港历史上任何时刻都要大和昌盛。报道亚洲犹太人生活的季刊Asian Jewish Life的创办人兼编辑Erica Cohen Lyons 12年前从美国移居香港,她表示,香港基本上没有存在反犹主义,一直以来本地人与区内犹太人关系良好。她认为,住在香港的中国人和犹太人彼此尊重,而且两个民族的特质及文化价值观亦在某程度上相同,犹太人在香港一直都备受欢迎,亦能融入社会。

(2014年12月14日 Esther Chan编译)

(图片取自南华早报网页)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时代杂2014风云人物 伊波拉康复者经历神的拯救

28/12/2014 – 6 提别月 5775
  今日宗教报道,纽约《时代杂》封5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