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宣对信徒参与长宣的帮助

 

近年愈来愈多教会举办短宣,虽然不少弟兄姊妹都曾经参加短宣,但立志委身长期宣教的却极少。到底短宣能否帮助信徒真实体验宣教生活,鼓励他们勇敢踏出长宣旅程?环球福音差会宣教士池田晓恩博士对这课题曾作深入研究,于日前与香港差传事工联会合办“短宣”、“长宣”关系研究发布会。

阻碍信徒委身长宣的三个原素

池博士指,2002年至2012年期间,香港环球福音差会差出的长期宣教士,全部都曾经参与短宣,因此启发她开始研究,在跨文化宣教中,短宣与长宣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不少差会都表示,在动员及推动弟兄姊妹参与长宣上有很大困难。池表示︰“根据我的研究及其他差会的分享,阻碍香港信徒委身跨文化长期宣教的三个主要原素是:语言、文化、人际关系。”

“假如将语言、文化、人际关系这三个原素,放入短宣经验之中,会否帮助参与者更有信心委身长宣?”池解释三个原素在研究中的定义。首先,语言是指目的地的语言,跟参与短宣者的母语不同,若他们要到当地作长宣,必须学习该地语言,从而有效地分享福音。至于文化,就是认识当地人的信念、价值、生活方式,以致可以将信仰本色化地与他们分享。而人际关系,则是与来自不同文化的团队成员互动。另外,短宣在此研究中的定义,是五天至一年,而长宣,则是两年以上的宣教委身。

在研究背景中,她阐明了宣教的神学及圣经基础,就是“神是宣教的神”,并且“宣教是从神开始的”。她参考其他文献,就短宣与长宣的问题,得出四个主题:第一,普世的短宣数字不断增长;第二,在参与短宣与决定长宣之间的关系中,发现短宣最重要的功能是鼓励性、经验性上帮助参与者,却未必令其参与长宣;第三,语言、文化、人际关系在鼓励参与长宣的工作上,都是很重要的因素;第四,短宣前的装备及回程后的陈述分享,对考虑长宣都有积极性影响。

短宣对动员信徒作长宣影响不大

池博士联络了16间提供跨文化短宣的国际性差会,其短宣均包括语言、文化、人际关系三个原素,并且在出发前有训练及回程后有陈述分享。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期间,她透过这些机构,邀请了193位短宣参加者在旅程前后填写问卷,发现参加短宣者大部份是单身女士,有近半参加者有一个学位或以上,而有73%受访者都没有接受过神学教育。另外,约62%受访者曾参加短宣两次或以上,14%曾参加六次或以上。“值得发问的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曾多次参加短宣,都未成为长期宣教士呢?”

另一个发现是,过半数的短宣队,成员人数都超过六个人。“因为团队中太多人,减低了他们跟以上三个原素的接触点。”而参与研究者在短宣前后,考虑参与长宣的可能性,并没有太大改变。“只有5%的人认为,短宣本身对他们是有影响的。”在参加具有以上三项原素(语言、文化、人际关系)之短宣后,被访者对长宣的信心只有轻微的增加。

在语言方便,参加者较少能藉短宣建立到说异国语言的信心,但短宣却可以使他们醒觉到,若考虑长宣,学习语言是必须的。“似乎参与短宣的人对学习当地文化,比学习语言更有信心。”至于人际关系方面,无论在短宣前后,参加者都颇有信心应对不同文化同工的相处。“但从我个人观察,短宣未必真的能给予参加者足够机会和时间,去了解多元文化团队的沟通问题。”

事实上,有不少弟兄姊妹在出发短宣前,都期望能够了解自己是否要踏上长宣之路。然而,当他们回来之后,发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却是阅读宣教书刊、参加宣教祈祷会、在短宣过程中跟宣教士同住,以及了解神的呼召。因此,池建议,差会和教会应再思想,短宣对动员信徒作长宣是否真的那么重要。“协助他们清楚神的呼召,或许更为要紧。”为此,牧者或差会领袖,应摆上更多时间与有宣教心志的信徒同行。

她又提议,参与者可以独自或二、三个人同行,出发短宣,以致更有机会多接触当地语言、文化。第二,应尽可能安排短宣参加者与当地宣教士同住,体验宣教士的生活。第三,尽量让参加者体会三个对长宣最有挑战的因素—语言、文化、人际关系。最后,领袖对于藉短宣鼓励参加者委身长宣,需要有合理的寄望,同时多鼓励弟兄姊妹参加宣教祈祷会。

香港差传事工联会总干事洪雪良牧师回应时指出,香港教会有些弟兄姊妹,每年都参加短宣,对那工场已发生感情,可惜他们没有呼召,或是有呼召却没有勇气回应。他认为,香港教会或差会办短宣,多数没有推动参加者作长宣之目的。他也指出,虽然短宣的个人费用一般都是由参加者自付,但若参加者将金钱都用在“自己身上”,便会影响他们对其他长期宣教士的奉献支持,所以教会要用认真的态度去办短宣和检讨短宣的效用。

(记者陈淑安报道)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永远自由音乐会 公众场地传好信息领人归主

18/11/2014 – 25 玛西班月 5775
  家信教会每年都会在其观塘的场地举行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