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人生下半场让下一代将梦想延续下去


David任职中银时积极参与义务工作
 

今年5月David在讲座上分享中年信徒和教牧的危机与出路 (朱蔚欣摄)
 

球赛踢到中段会有中场休息,然后再有下半场。人生若如球赛般,分上下半场,你想你人生的下半场会怎样呢?

words ▲ 朱蔚欣

David Wong(王仕雄)的人生上半场打得相当精彩,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却曾在新加坡、纽约、东京等地担任金融业高位。六年前,他上任香港中银集团副执行总裁,不久便被委托处理雷曼债券危机。当时他初到香港,雷曼事件发生时,他根本没处理过香港事务,银行却要他负责跟政府方面协商,又要处理大量客户查询,他却一点都不怕面对挑战,因为他深信“若神放人在一个位置上, 就一定会给予足够资源”,在岗位上尽忠,就是回应神的旨意。结果,危机得以化解,他亦继续勇闯事业的高峰。

当时,他亦是播道会港福堂的传道部副部长,也是弟兄团契的核心领袖。与此同时,在中银香港的五年,他与数名基督徒员工组成了银行团契,定期聚会及带领员工将信仰融入生活。每年复活节和圣诞节,他与团契肢体举办大型布道会,单是总行便有百多位员工出席,多年来带领了不少人信主。职场以外,他亦有一位贤淑的妻子和三个身在世界各地的儿子,儿子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美满。人生到了此阶段,非常美满,亦相信没什么要再追求。

可是,David在2011年时开始思想,之后的人生如何下去?要如之前的人生那样过下去吗?还是另外开展别的方向?假若离开熟悉的金融业,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呢?他不断思索他前半生的经历和成就,深信之前的经历必是神的预备,却未知下半生可以如何转换方向。

后来,他看到了一本书。那本书说“从人生上半场过渡到人生下半场,要由追求成功(success)转向追求重要性(significance)”。他发现,“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慧、财富和天赋,应该善用这些资源为社会做些事。”

被那本书启发,他意识到自己上半生为自己建立了很多个人成就,如事业和家庭,现在就开始思考人生的下半场。他问自己,除了个人成就,有什么是更重要的呢?于是他拿起电话,致电给《人生下半场》的作者鲍伯·班福德(Bob Buford),鲍伯建议他参加2012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人生下半场高峰会。

高峰会激励了他,他决定善用自己人生的下半场去动员别人实现梦想,他相信“如果商界领袖可以卓越地过渡到人生下半场,将会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他认为,一个人的前半生通常都比较忙碌,忙着追求很多事情。然而,对于上半生所作的,“不要内疚,不要想过去,从今天起却要努力,让人生的下半场可活出另一番精彩。”

他知道,要动员和改变社会、群体或身边的人,重要的是先改变自己。在人生下半场,为了可以让自己走得有力,他开始比从前更注重关系和健康。注重关系的原因,是他开始问自己,有什么可以交付给家人和身边人,带出他应有的影响力。为此,他追求更深度的灵修生活,亦刻意在与家人的关系上下功夫,他会故意相约儿子散步,每两个月就会写一封信给海外的儿子。另外,健康亦是他非常注重的,为了维持体能,他每日都坚持做适量的运动,饮食方面亦比从前更多加注意。

为了能更有效帮助别人找到并实践他人生下半场的梦想,他专程去美国达拉斯(Dallas)受训,成为合资格的转化导师,同时亦继续在学院进修。他清楚知道领袖很容易有盲点,而晚辈及下属未必能够提点,他为自己组成了一个智囊团(board of advisers)。他真诚地说,这些都是真心的朋友,多年来一起成长,大家每两三个月相聚一起,在倾谈中互相提点,可以令自己继续成长、继续进步。

现在他招聚了一班职场领袖,以课程及师徒训练的形式,找出职场领袖们的长处和热情所在,帮助他们开展人生下半场的计划。David表示,不一定是退了休或将近退休的人才要计划人生下半场,其实可以尽早思索及开展,先用部分公余时间发展计划,再因应之后人生的进程,逐渐增加自己可以投入的时间和资源,到最后真的退休时,便可以在一定的基础上发展下去,不用到时才从零开始。David现在已经招聚了一群想寻找人生下半场的职场领袖,全都是资深的专业人士,包括专科医生、会计师、银行家、律师、金融及保险从业员等。

他认为,政府未必做到的,可以透过职场领袖与机构合力去做,因为职场领袖的思考模式、行动力等可补助机构的不足之处,而且商界领袖可帮社企发展自给自足及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他自己则对小朋友的教育最有负担,他认为香港的教育不单要追求学术成绩,更要追求全人发展的教育模式,培养下一代的价值观。

David梦想他的人生下半场,不只是带领一群领袖,更积极训练这些领袖成为教练,让他们自己实现人生下半场之余,也成为其他追梦者的教练及同行者。他不要只是燃起个人的热情,而是制造出“倍增作用(multiply effect)”,让多人起来一起影响整个香港社会。David动员的“HALFTIME Asia”事工,7月中将在香港举行第一次高峰会。他期望在五年内透过门训模式兴起约二百个职场领袖,改变社会。

David“认识到自己只是管家,很多东西都带不走”,而面对远大的目标和前面的艰难,他相信只要不轻视每一个微小的开始,肯尝试,肯承担,梦想终会一步步实现。他选择将下半生的资源投放在兴起下一代领袖上,因为他相信即使自己见不到梦想成就的一天,但所兴起的领袖及下一代,会继续把梦想延续下去。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14 【一件新事】每月用$500去一次旅行

24/07/2014 – 26 搭模斯月 5774
  words ▲ George 当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