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柬︰“家教会”已是主流

 

若要完成大使命,需在每个角落设立教会。

【台湾国度复兴报记者黄铭 台北报导】全程参与六月十七日“微型教会研讨会”暨“宁法神学院筹备会”的灵粮神学院朱柬老师,于会后受访时表示,不论是“家教会”、“职场教会”都有很多共通的地方,而福音协进会统称为“微型教会”也是不错,只是名词上不同而已。

家教会源起

朱柬老师曾为《改变世界的家》(渥夫根.辛森著,以琳出版)及《教会繁殖运动》(大卫.葛瑞森著,天恩出版)的中文版书籍写序,并擅于观察全球教会界的趋势,他指出,“家教会”的概念始于一九七○年代英国亚瑟.华理斯(Arthur Wallis)所主张的恢复运动,强调恢复圣经,恢复初代教会的敬拜赞美、对圣灵的追求、医病赶鬼、五重职事、家教会等。

到了九○年代进入美国,有委身的信徒在传福音后就在家中聚会,而有的则是原在牧会的牧者转型开始了家教会,不论方式如何,皆通称为家教会。朱老师指出,家教会在国外已有许多成功案例,且已成为主流,特别在美国,每年有一百万的基督徒脱离教堂式的教会,进入家教会系统。

第三世界国家及穆斯林地区更是以家教会为大宗,如柬埔寨、孟加拉、伊朗等有大批人信主,有些地方很贫穷没钱建堂,有的则是不适合有会堂,因此便在家中聚会,所以称为家教会。

从两方面看微型教会

朱老师从两方面看家教会(微型教会),其一是从大使命的角度。他直言,近年来,许多研究教会增长的学者,已领悟到教会增长并不能完成大使命,“若台北市有一间有20万人的大教会,对台东大武乡的人有何意义?就算派了短宣队带领了几个人信耶稣,为他们施洗,也并没有完成大使命,因大使命还包含了‘凡主所吩咐我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也就是作门徒,并且一个人从明白圣经到活出圣经,是一个牧养的过程,需成立分堂继续在当地传福音,且透过牧养使信的人可以受装备。因此,若要完成大使命需要在台湾每个角落成立教会。”

其二是从传福音的速度来看。朱老师采赵天恩牧师所言,以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为分水岭,分为前基督教与后基督教。他认为,前基督教采宣教模式,没有有形教堂,且主责同工为带职,只有巡回的才是全职(甚至保罗也自己织帐棚),“圣经中,所谓歌罗西教会,乃是由当地许多小的家教会组合而成,并没有一个大会堂叫歌罗西教会,这些小教会会共同推出几位长老,是众教会都认同的属灵领袖,决定共通性的事,而实际的运作都在家教会中。”

而后基督教时期,乃因那时基督徒已逾半数,因此采用教堂及圣职人员模式,后基督教模式是一种牧养模式,因大多为信徒,由圣职人员牧养。前基督教模式是宣教模式,是一种快速让多人信耶稣的模式。他提到,台湾的基督徒比例基本上仍属前基督教地区,却用后基督教模式,因此增长缓慢,就台湾的福音需要来说,我们需要一个更快速的传福音模式,虽然这些年有成长,但就福音需要而言仍是很缓慢,因此,微型教会的模式若是抓到要领,而且又看重祷告及圣灵工作的话,将会非常快速带人信耶稣。

当家教会人数渐渐多起来,是否也有可能成为有会堂的中型教会?朱老师举美国提出有机教会Neil Cole牧师的例子,Neil Cole牧师在短短六年内建立了五百间教会,他本在某宗派的教会牧会,后来神启示他,要他把教会放下,去到夜店带领年轻人信主,在他所带领的五百间家教会中,有的之后因着神清楚的印证而建立了会堂,换句话说,大部份信徒虽只能作微型教会,但确实有的是属五千两、二千两的信徒,只要有圣灵的引导,就不要限制他。

“家教会”,全球各地风起云涌

●有关家教会的概念,本报曾于去年六月(568期)专访刘晓亭牧师(刘三)。他谈到全球各地正风起云涌地出现“家教会”的模式,以“职场教会”、“球场教会”、“海边教会”、“户外冒险教会”以及“大卖场教会”等各种新型态呈现。家教会强调信仰与生活结合,对传统教会形成冲击。详见 http://goo.gl/d1Sg51

●在穆斯林国家如伊朗、阿富汗等,家教会也正兴旺,但同时也面临逼迫。 http://goo.gl/zFuyZE,http://goo.gl/FIj8Xj

●在美国,曾有在家中的查经班被开罚单,危及全美正兴旺的“家教会”运动。南加州有个城市逼迫查经班停止聚会,除非他们取得某种条件式的许可证。 http://goo.gl/70hX90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四十多位基督徒领袖 表示支持以色列

22/06/2014 – 24 西弯月 5774
  【KRT记者朱蔚欣报道】以色列政府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