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声】香港不能没有小教会

 

◎黄少芬

我好奇一个非洲牧师如何在香港建立教会,于是某个星期日早上,特地跑到陌生的工厂区,参加他在破旧工厂大厦内举行的教会崇拜。一到步,不见一人,却被一锅肉汤的香浓味道吸引了,在教会门外的昏暗通道,我看见地上有一个电饭煲,里面的蕃茄牛腩不停滚动,犹如敬拜者的澎湃热情。然后,在白濛濛的水蒸气后面,身型高大的非洲牧师走出来欢迎我。

我知道这是小教会,但意想不到是“十多人的小”,会众有非洲人,更多的是菲律宾女佣,只要有神的爱,简单的英语就可以沟通了!牧师讲道时,他的年幼子女像地下游击队般在椅子底下四周爬行,当师母容忍力到了极限,就被勒令站在门外,但不多久特赦令就下来了。我最深刻的印象是离开时,牧师的三个小孩赤脚跑出来,紧紧跟随我,直到电梯关门之时,他们还在挥手道别。我相信香港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教会,人情味浓厚,为这个冷漠的城市输入暖流。

人们说,小教会在香港很难生存,因为教会需要有不同的事工才能牧养不同年龄的会众(这只是假设),这意味着要有更多的事奉人员,更多的资源,因此也要更多的会友,人数增长就自然成为每一间教会的必然出路,由小变大似乎就代表成功。我同意神国有扩张的动力,但并不表示每一间教会必须由小变大,否则就不算是成功。从神国观念看,在一个城市里,如果进入神国的总人数不断增长,每一间效忠耶稣基督的教会,无论大小,都应能分享所有教会同心达致的成功,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伟法克(Frank Viola)最近撰文指,美国每年有一百万人离开教会,但他认为很多其实是转去寻求更真实和亲密的团契关系,希望属灵上有更深入的彼此分享,而有这样相交生活的教会不太可能是大型组织。从人们的渴求看到,小教会有其独特优势,就是肢体关系紧密,灵活性高。

如果我们将城市的所有教会看为一个基督的身体,彼此合一,那么大小教会的存在对彼此都能带来祝福。大教会可充当犹如国度教会的角色(例如对付城市的黑暗势力),在各方面支援小教会,而小教会的灵活性又为基督的身体带来活泼的动力。大小教会灵里合一,但各自保持独立,正如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样,各种类型的教会都可以找到生存空间,又同时互动,这样就能维持健康的属灵生态系统。

我希望今年能认识更多独特而有趣的小教会,将他们的故事分享出来。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从音乐路到敬拜路 ──约书亚乐团键琴手Justin 专访

04/03/2014 – 2 亚达月II 5774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