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关闭“国际走出埃及”的爱伦·贾伯斯 也祝福后同性恋的勇气与坚持

 

文◎吴英俊

编注︰作者曾被列为台湾同性恋社运中最有影响力的人士之一,因着神的大能,离开同运的行列,成为新造的人。他受香港性文化协会、禧福协会邀请,将于7月18日晚上7时半在禧福协会,分享走出同运的经历。报名︰ www.scs.org.hk/reg1.html

爱伦·贾伯斯的声明

爱伦·贾伯斯(Alan Chambers)在6月19日宣布关闭北美区的“国际走出埃及”(Exodus International,EI),6月20日“走出埃及全球联盟”(Exodus Global Alliance,EGA)在网站上提出声明,正式宣布与北美“国际走出埃及”脱离联盟关系,并给予祝福。整件事情,可以说是神学上的争议路线──“恩典”vs.“恩典与真理”。爱伦·贾伯斯在发言时,认为自己的性倾向从来没有改变,而自己也没有后悔进入异性婚姻,说这是他没有遗憾的选择;可以说,“性倾向”不必然会造成“传统婚姻”的障碍。但这也是同性恋社群质疑同性性倾向与异性婚姻的重大原因──有同性性倾向,为何选择传统婚姻?爱伦·贾伯斯与太太的选择,同运尊重了,却不尊重其他自称已改变,或独身,或走入异性婚姻的后同性恋者。

在宣示的文告中,爱伦提到他的性倾向没有改变过,但也并没有否定性倾向不会改变;华文报社却一致地只报道性倾向不会改变,这是媒体断章取义、刻意抹黑后同性恋群体的见证。2008年美国心理学会表示,无法证实性倾向是天生的,因而改变了1998年“同性恋是天生”的说法。我虽尊重爱伦·贾伯斯的决定与感受,但对他使用高度政治运作媒体的方式,我是有意见的。因为他无法替我们(已经作为后同性恋的我们)说话。

对爱伦的声明只能部分认同

在声明中,爱伦向同性恋社群致歉,也向这30年来寻求改变的同性恋者与家长道歉,寻求与同性恋社群共融。他的声明中,有两点我会部分同意︰一、同性性倾向不是所有人会改变;二、接受辅导后软弱跌倒的,无须责怪与感觉罪咎。按我个人经验,改变性倾向并不是用辅导或治疗就可以改变。以基督教来说,读经祷告是无法取代改变,这是我以前就知道的事实,也无法去代替与神之间的亲密关系︰只有神恩典这种超自然的介入,才有改变的可能。此外,我跟爱伦都同样不认为的是,要将同性性倾向视为罪。性倾向仍为动力,引起了思想、意念与行为,而这些是否符合神的标准,这才是重点。后同性恋者专注的就是这点,而不是性倾向的本身。在新约,耶稣对道德的要求更高︰人看了妇女起淫念的,就等于与她同行,形同犯罪。事实上,性倾向会因为很多的因素而削弱,这一点应该不算是新鲜事了。

性倾向不是改变的唯一目的

很多想要改变的同性恋者当中,性倾向改变从来不是唯一目的。最终目的是整个行为及思想模式的转化,在圣经中提到的是心意更新而变化,也就是身、心、灵的整合。以情欲作为生命主导的生命状态,并不能满足一些同性恋者的内在需求;开放关系也无法满足对于单一委身的向往。这些实现,无法让一些同性恋者在同性恋文化生活中,得到答案和满足。何况台湾一位教授说,性是无限制的论述,那与动物没有两样,不值得学习与推崇。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世界观︰一个是实实在在的超自然论(有神论),另一个是唯物论。

生命改变的真实例子

看看,那位香港走国际轰趴(international sex party)的Alan,厌倦了性爱为中心的肉体感官关系后,最终回归寻求心理医生及信仰的协助,渐渐离这些行为与生活模式,现在处于单身无欲的生活;又看看那位曾被性倾向困扰,却愿意在调整后与异性结婚生了两位孩子的父亲。试问,他们这些变化,难道都是虚伪无实,抑还是自我实践?袁佑轩说︰“我曾是同性恋者,但同性恋的反面不是异性恋,而是圣洁生活的基督信仰准则。”他说他的生活模式改变了,不再吸毒,过独身生活(他以前可是纵欲分子),这些改变,不是真实的生命改变,又会是什么呢?由过度纵欲到现在节制欲望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型态的改变吗?人类有追求完整生命价值的权利,无论最后的选择如何,这是人类的共识!

反对同运强指 后同自我欺骗及性压抑

后同性恋有些选择过单身的生活,独身不等于压抑性欲,同运却对这种选择常常加以扭曲。人不是为性欲而活,而是因爱而活──爱神、亲人、身边的人,还有关注社会。亦有些会选择与异性交往,在公开见证下与异性结婚、生子,比起中国的同妻,更加透明、坦诚。又有些会将情欲转化到友谊、亲情、建立人与人的关系上面,这些都是情欲(love)的一部分,但却不对焦在同性情欲(lust)上,这有什么不对呢?

有人意识到同性恋主流文化对个体性造成压迫,这跟主流同性恋并不相容。这些人因无法适应同性恋的文化与生活,而选择了离开,难道你要说他们是有问题吗?这些走出同性恋文化与情欲的同性恋者,并不限于有宗教信仰背景的朋友,也有很多没宗教信仰的同性恋族群。我认识一位作家,过去常为了同性恋情而常常自杀,多年后他与异性结婚生子,自杀的情况也不再有了,这样,他不也该视为改变了?

信仰是内在反省的钥匙

基督的救赎与恩典,让我看见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在同性恋社群型态,是不一样的生活模式。现在的生活目的,就是走向符合圣洁的意义,我感到很自在,不觉压抑;与过去以性倾向与情欲做为生命形态,是截然不同的。情欲自主总该有个限度吧!深入传统教会,我依附着这滋长的养分──信、望、爱、和平与尊重、委身。这里提供了过去在同性恋生活中不一样的养分──争权、诉求、人权至上、情欲无限上纲、过度的享乐主义、对性的无限上纲与无节制。是,很多人就是不适应,大部分人选择沉默闭嘴,默默过着生活;但有些人,像我一样就选择发声。

改变,是基本权利,没有任何人可以夺走,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个别的后同性恋说话。我相信,透过基督大爱与救赎,才有改变的契机与时机;在没有希望的时候, 给了亮光;感到无奈时, 给话语。

“改变与不改变?”不该是对立,应该是尊重

爱伦·贾伯斯过度聚焦性倾向的改变,这却不是后同性恋(post-gay)的唯一选择;我们重视的是︰是否符合神的心意,并过圣洁的生活。我们看重圣经说的心意更新而变化到行为的变化,成为重要的选项,这是一种由内而往外伸展的生命旅程。后同性恋者专注的,不是从同性恋到异性恋的直线路径,我们关注的是上述所提到符合神的心意。

对同运的建议

爱伦·贾伯斯是我尊重的前辈,他解散“国际走出埃及”,鼓舞了同运的士气,以为可以打击我们的信心。但爱伦·贾伯斯不能代表在全世界各地对同性恋身份质疑的性小众族群。不是所有人会适应同性恋文化及其身份,这一点我必须说明。在对同性恋友善的国家中,青少年同性恋自杀的比率相当高,这代表社会压力并非是唯一的压迫原因,研究显示主流同性恋文化,是其中压迫同性恋自主性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多元的社会里,排挤及抗议异议性小众,正是显出不宽容的霸权态度。性别论述提到情欲是流动的──同性与异性间游移,就不要否认同性恋者极可能向着异性情欲发展的可能性,也就不需打压后同性恋作为一种性小众的存在了。

在性倾向天生未有一致的科学验证下,在你们追求远大尊重的精神图腾下,请给予这群想要改变的人,也是同样拥有尊严与权利的。一味打压,只是显见同性恋社会运动核心的不宽容,这与你们追求“和平、自由、尊重、人权,大爱”,就是背道而驰!

(本文版权属香港性文化学会)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反对〈性倾向歧视条例〉争取宣讲真理的权利与自由

08/07/2013 – 1 埃波月 5773
  〈性倾向歧视条例〉在香港社会讨论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