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声】生活学堂──下一波教育改革

 

文 黄少芬

去年初探访桂林一所孤儿院,其中一天送小孩子上学后,我便提着篮子,跟着帮忙杂务的阿姨去街市买菜。这位阿姨素常寡言,不会跟我们分享灵修心得、讲见证,完全没有这些基督徒惯常动作。只见她从清早到黄昏,忙于打扫和预备二十多人的膳食。

走进对于我是“不可知领域”的街市,我无法不谦卑下来,唯有像个外佣紧紧跟随在阿姨后面,从肉档走到菜档,又折回肉档,看她精挑细选食材,初时真不知道她盘算著什么。看着看着,不能不佩服她的搜索精神,这么认真,无非是为院舍的小孩子买得最好的食材。今天回想,才发现这位阿姨的事奉态度对我产生了深层的改变。探访孤儿院后,我开始活跃于香港各大街市,能为别人烹煮最好的美食,尤其是弱势社群,这是何等崇高的召命!我终于明白了,耶稣在复活后,为门徒做炭烧鱼饼早餐,是多么快乐呢。

但事情的进展却不如想像中的简单。我只是一厢情愿希望从过去浸淫于抽像知识,转向关注食物和身体,可是我不懂的事情实在太多,看着发芽的马铃薯,可吃吗?一脸茫然,还是上网去找答案。最近报章说,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英国小学生认为干酪生长于树上,难怪政府由明年起将烹饪列为中小学必修科。香港又如何?拥有七八项才艺、会讲四五种语言的五岁小童越来越多,在日常生活中有自理能力的越来越少(如果自理能力不包括煮杯面)。

在香港和其他先进城市,从小到大的教育制度只是预备我们能顺理进入职业市场,即满足市场要求,以致获得收入维持理想生活。我们除了不懂人生,也不懂生活,也没有生活常识,家长和教师不会对我们说︰你要学习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也要有生存技巧,居安思危。我们只要成功进入职业市场,就有收入去换取生活所需,所有问题都有人代劳,自己不用明白生活常识。值得思考的是,这是否我们的理想生活?长此下去,我们与自然界的联系更薄弱,每天对着电脑处理数据,便可安寝无忧,可是一旦遇上天灾人祸,使我们突然失去支援,才会发现我们欠缺了生活知识,但为时已晚了。

我想基督徒也面对相似的情况,传统的培训系统主要是预备信徒承担某些职事,却少关注信仰与生活的结合。在传统神学教育之外,我们还需要生活学堂,人人都能在生活中做神学,也许这会是教内的下一波教育改革。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大马欢庆禧年祷告会 打开和解之门

18/06/2013 – 10 搭模斯月 5773
  【台湾国度复兴报记者黄铭 报道】“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