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荣耀教会 周神助牧师谈台北灵粮堂的更新之路

 

文◎INJ国度网络电视台
(转载自台湾国度复兴报)

“教会成长、健康的关键,在于传道人的眼光和心态。”灵粮全球使徒性网络主席周神助牧师接受专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周牧师回忆当年,初抵台北灵粮堂时,教会没有牧者,他应邀而来。之前做了十二年传道人,不是在教会,而是全时间做学生工作。他坦承自己非因对台北灵粮堂有负担而来,总觉得耶稣没有问题,教会很多问题;耶稣有盼望,教会不太有盼望;耶稣可爱,教会不太可爱;十数年间观念不曾改变过。然而,回想起来,神也在他事奉的过程中,渐渐动工改变他的看法和观念。

建造荣耀的教会

神光照周牧师,不要用自己的眼光看教会,而是用 的眼光看教会。当他查考以弗所书,读到“但愿 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阿们。”(弗三21)时,他觉得神在提醒他,在观念上要加以改变,让他知道,这是神的教会,而不是周牧师或任何牧者的教会;不只是要建立教会,建立身子,不只是健康的教会,而是荣耀的教会,而这荣耀的教会是要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的。

周牧师说,若非牧者本身先在观念上有所改变,教会便不会成长、健康。三十几年前,周牧师初到台北灵粮堂时,教会曾受过伤,有传统的包袱,问题多而严重,会友只剩二百多人,成员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全教会中,三十岁到五十岁的中壮年族群只剩七、八人,是一间老化而传统的教会。

他发现教会不因传道人的失望、摇头、叹息、批评就变好,却会因为基督爱教会,传道人爱教会,然后弟兄姊妹爱教会,为教会祷告而越来越好,会越来越没有玷污和皱纹,越来越荣耀神。当他观念、态度改变,愿意去爱教会时,发现弟兄姊妹也真的跟着爱教会,为教会祷告。周牧师说,从那时到现在,“建造荣耀的教会”这个异象吸引他,也成为弟兄姊妹、同工的异象,“这对我及整个灵粮堂来说,都是个很重要的关键!”

不断的更新

周牧师指出,建造教会的过程中,第一个核心价值是建造荣耀导向圣洁的教会,或是圣洁导向荣耀的教会。第二个核心价值是更新导向健康的教会,就是教会要不断的更新。他提到物理上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热总是不可避免地从高温热源流向低温热源,也就是说,自然界中任何形式的“能”都可以变成热,而热却不能在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条件下,完全变成其他形式的“能”。周牧师说,新的会变成旧的,好的会变成坏的,属灵定律也是一样,若不持续更新就会衰退、变坏,热心会慢慢变冷。

例如神对先知耶利米说,以麻布带子束腰,将腰带藏在幼发拉底河边,过了多日刨出来,见腰带已经变坏,毫无用了,就是这个力量,就是在物理上有一个力量,会衰败、变坏的,属灵上也是这样,热心会渐渐冷却的。所以就有人说第一代基督徒心是火热的,第二代是冷的,第三代是冰的,第四代是冻的。

又如以弗所教会,本来是信靠主耶稣的亲爱众圣徒,本来都知道基督的爱何等长阔高深,但启示录时代的以弗所教会已失去起初的爱,所以神说,有一件事要责备以弗所教会的,就是原本一个充满爱的教会,怎么变成没有爱了,甚至后来,启示录所提的那七间都在土耳其境内的教会,包括以弗所教会在内,在老约翰写完启示录以后不久就全部都不存在了。换言之,基督徒会有一种衰变,教会也会老化冷淡,不冷不热,所以教会必须从里到外各方面都要不断更新,把新酒放在新皮袋里。

周牧师说,当他来到灵粮堂开始那几年,并未推动很多事工,首要努力的工作是建立关系,然后在这层关系中慢慢更新,包括祷告、敬拜、牧养等多方面的更新。他强调,三十多年来,就是不断的更新,而这个更新是没完没了的,只有不断更新才能健康。

台北灵粮堂如何进入更新的过程?又如何持续更新?

周牧师说,要有耐性与智慧,特别在祷告的更新方面。他回忆三十多年前初到教会时,祷告会非常沉闷、形式化,假如他不是牧师或传道人,也不会想参加那种祷告会。但他认为面对这种情况不应是埋怨而已,而是投入教会的更新。譬如祷告会渐渐更新,慢慢进入现有的祷告体系中,慢慢改变与转化,先自己更新,然后影响同工,包括教会的晨祷会、祷告会及电话祷告网,渐渐有廿四小时祷告中心,一步一步持续更新往前。

更新须回到圣经

在灵粮堂建造的历史中,很多传统其实是慢慢推动的,有一段时间台北灵粮堂并没有敬拜赞美,而是渐渐演进,再一步一步发展下去。周牧师指出,更新不是新花样,不是新潮流,除了祷告外,敬拜、牧养与圣灵的更新都必须回到圣经,要看有没有圣经的基础或根据,所以不是从作法开始,而是从圣经的教导开始。例如讲祷告更新,教会可能看到某些教会的祷告形式很好,就先回到圣经,针对这种祷告,查看圣经的看法,然后对教会同工及弟兄姊妹加以教导。例如有些教会的敬拜方式很吸引人,但要先问有没有圣经基础、根据或根基。更新的过程要有耐性和智慧,而且不能太急,一步一步来,慢慢形成共识,观摩某些值得傚法的方式和做法,然后慢慢一步一步更新。

周牧师回忆说,二十五、六年前,刚开始更新教会时,在敬拜中拍手这个改变,就有些人不能适应,有些年长的会友,一看见大家拍手就觉得受不了,站起来走了。但是教会首先要让弟兄姊妹知道,拍手的目的不是打拍子,不是热闹,而是有圣经根据的,包括举手也是从圣经来的,都要先有清楚的教导。其实不只是灵粮堂这样的福音派教会,连周牧师自己,从长老教会、校园团契等保守背景出来的,也不易适应。

对他而言,单是举手,要好几年后才举起来。传统有其优点与影响力,若要改变传统,必须先有圣经根据,透过圣灵的感动和教导,渐渐达成共识,然后一步一步改变。敬拜队也如此,一开始只有一个琴、一个人的敬拜,渐渐找比较有恩赐的人来敬拜,慢慢兴起小队的敬拜。过程中比较大的变化是将结他列入敬拜乐器,这对当时的教会来说非常不容易。更难的加入鼓乐,从没有鼓到有鼓,接着摆放在最偏远的地方,渐渐放到台上中间,也像革命一般,慢慢的,直到如今,就一直摆在台上了,那也就是说,大家都可以接纳了,整个过程是需要时间慢慢调整改变的。

更新会带来成长

周牧师指出,几乎每一方面的更新都影响教会成长,例如祷告会成长,教会就成长,而敬拜更新渐渐影响整个教会敬拜的热度,不只是仪式或音乐方面的更新,也包括整个敬拜程序,真实地进入敬拜的实际;又如奉献,照圣经的教导要照自己的收入抽出来留着,而不是收奉献时才凑数;还有默祷预备心,很多人到散会都还没预备心,你不知道怎么告诉他预备心,最好是周六就预备,不是来到教会再用几秒钟预备心,所以需要教导。

至于牧养的更新,则是从团契开始,台北灵粮堂最早是团契化,后来有一些更新,但是往后发展就进入小组化,又带来一些影响、更新与增长。各方面的更新,只要过程有智慧而且顺利就会增长,当时教会大概是二、三千会友,分成十几个团契,后来解散,改变成地区性的小组,很多人不看好,甚至认为灵粮堂会变成历史名词。这个更新的过程大概花了半年多,都是从圣经根据和各方观摩中经过讨论,在同工内部透过分享达成共识,然后再与信徒领袖分享,形成共识,与团契内部同工分享,全教会历经约三个月不停的沟通,让弟兄姊妹全盘了解,预备好,再分组。换言之,每一方面都不是百分之百顺利,但在过程中还算顺利,而这个顺利假如方向是对的,大概都会带来增长。

有关灵粮堂的门徒训练,周牧师说,主要是小组长及小组核心同工的训练,每个小组之中,至少小组长或小组较核心的同工,都必须接受训练。训练的过程与内容细节皆由当时的执行牧师及牧养处处长,如夏忠坚牧师、刘群茂牧师、区永亮牧师及周师母等执行。

教会成长过程中,团队如何建立,如何带领,规模与做法如何?

周牧师指出,正如神呼召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一般,神给他权柄、神同在与恩膏。虽然神的权柄非常明显,但他仍认为独自担当不起,因此形成后来的团队,包括亚伦与七十位长老。团队最大困难是没有异象,异象会带来连结的力量,爆炸性的力量,以及维持的力量,也就是保罗所说“我故此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徒二十六19),异象使保罗不论遇见什么困难都会继续往前。台北灵粮堂当时连结的力量相对较弱,有同工想去进修就去进修,想换跑道就换跑道,这与整个教会的异象有关,当然也就是与主任牧师有关。后来异象越来越清楚,就不断往前,同工就不想走了,因为异象清楚,让人愿待下来为主效命。

团队关系建基于与神的关系

曾有一次,教会同时按立七位牧者,当天几乎每位牧者都异口同声表示,除非教会赶他们走,否则他们要一辈子待在教会。现在灵粮堂全台约有一百间分堂,几乎不需要烦恼同工何处去的问题。周牧师说,那时,同工每周五次,早上5点多就聚集一起,不是为事工祷告,而是一起来到神面前读经、导读、祷告,从圣经看见神的带领,然后一起往前。圣灵不断更新,使团队的连结越来越强而有力,可以勇往直前不迟疑。

要维持团队内部良好的关系,首先必须帮助团队与神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非常看重团队的祷告,同时要有相同的异象,以及生活关系,不只是工作关系而已,还要有彼此的连结。当时,台北灵粮堂的团队,每一个礼拜都会到周牧师家去吃饭,然后一起泡温泉或郊游,每个礼拜一个下午,一起去运动。这样发展下去,全职同工近三百人,也形成了牧区,同工彼此之间关系更加紧密,发展至今,一个礼拜一次全体聚集,其他时间同工就散在各牧区或各部门,同心聚集祷告。

五重职事建立在合一的根基上

周牧师谈五重职事团队的形成。他指出,过去教会把同工都当成“同工”,就是做相同的工作。周牧师说︰“那时候我已经六十五岁了,有些同工邀请国外的讲员来讲五重职事,我听不懂,也不想懂。其实区永亮牧师与谢宏忠院长曾提过是不是可以试试看建立五重职事团队,那次我没想得清楚,就说好,试试看吧!当时,也有其他教会的牧者警告我说,好像没有看到一个地方教会走五重职事的。”

周牧师说,使徒是外展的,先知是走在团队前面的,传福音更是向外的。当教会都是牧师与教师时,教会就变成内向型,只照顾会友而已,“有点像篮球队,都是后卫,没有中锋、前锋!”后来台北灵粮堂走得顺利的原因,是因为有了合一的根基。周牧师表示,五重职事是不一样的,个性不同,恩赐、职务与重点都不一样,除非有合一才能稳扎稳打。周牧师想到以弗所书第四章所讲的五重职事,特别多次都提到合一,“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四2-3)然后接着讲七个一,“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弗四4-6)然后才讲他所赐的有五方面,接着说“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四14、16)

所以台北灵粮堂从一开始,就一直坚持圣经上几个合一的根基,如此就不会生乱,而且看见教会必须拥有不同的恩赐,在合一里运作,才能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而所谓成全,不只是单方面的成全,乃是全面性的成全。周牧师说︰“过去着重牧养和教师的成全,所以,先知、使徒和传福音的成全相对较弱。”

周牧师说,五重职事团队建立的过程比较长,而在整体架构上并没有太显著的变化;另一方面,教会也在同工、小组长及弟兄姊妹中做恩赐调查,让每个人都可以慢慢发展自己的恩赐。然而即便在发展五重职事过程中,大部分区牧长都继续做区牧长,某一些区牧长也兼传福音的,或兼教师等。例如香港611灵粮堂就不太一样,他们的五重职事团队都要牧养别人,然后从牧养里再加以分别,有人兼作先知。周牧师说,其实各有优点。

牧者在牧会过程如何持守身心灵的健康,又如何经营和巩固家庭关系?

周牧师表示,传道人能够持守健康,一定是与使命感和异象有关,异象带来使命,异象需要不断更新才能往前。此外,安全感与信任感也很重要,传道人要认识自己,在神的光中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真正被破碎,或者说是破产,重新开始,不断地进步,才能健康;正如保罗所说“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七18)一方面认识自己真是无药可救,另一方面又认识自己在神的眼中是有盼望的,是宝贵的;这两方面使人可以从孤儿的灵里面得着医治。

周牧师以自己为例说︰“我信主从糊里糊涂变成基督徒,那段时间里,从认为任何问题都是别人错,到后来认识到其实是我自己有问题,而且意识到其实没有人会深爱你,你要先爱你自己;没有人会主动接纳你,你要先接纳你自己,才能够接纳别人;没有人肯定你,但是神说我肯定你,所以你要肯定你自己,才能肯定别人;没有人觉得你有盼望,但是神对你有盼望,你就要相信你在神里面是有盼望的,才会看见每个人都有盼望;这就是一个破碎的过程,对个人来说满重要的,因此才会有一个认知是‘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后十一29)唯有如此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才能够认识别人、接纳别人,渐渐就比较有安全感,有信任感。传道人如果没有异象,灵里就放肆,就崩溃,就瓦解,有异象以后,渐渐产生安全感,信任感。”

因异象而来的承担力

周牧师指出,有了异象,接着产生责任感,不断靠主来承担,承接包括执行力、创新力和领导力等,这些都与一个传道人的健康有关。他举例说,有一年众教会推动一个二二八的十二个小时祷告,当祷告手册做好以后,其中有些问题引发某些教会反弹,当时周牧师在国外,因此由台北基督之家的寇绍恩牧师等去向那些教会道歉。周牧师说︰“我最先的反应就是︰还好我不在台湾。但是后来我祷告,灵里面的感动是,我应该回去,应该要扛起最后所有的责任,当我这样想的时候,站起来就觉得很轻松,好像主在告诉我,不是你负责,是我负责。在此以前,责任感这种事,我会觉得能够有别人挑起来我就很高兴,但慢慢在改变的过程中发现,作一个领袖、传道人,要越来越能意识到如何对家庭好,对教会好,或是对众教会好,这种责任感渐渐兴起,而且越来越清楚,责任感就会越来越强。”

所以周牧师如数家珍般继续说,去年的家庭义走活动,筹备过程中,他与台北真理堂杨宁亚牧师有共同的感动,告诉主办单位,如果经费不够就由两位牧者共同负责。周牧师坦白地表示,在以前,他比较没有这种认知和承担,但是慢慢成熟以后,就可以越来越健康,也就越来越可以有责任感。

家庭合一是其他合一的基础

接着周牧师谈到牧者的家庭。他说,结婚四十多年,在台北灵粮堂服事也三十多年了,关于家庭与婚姻的经营,他说,所谓合一,第一就是跟神的合一,其次是夫妻的合一,而家庭的合一包括夫妻及亲属的合一,这是其他合一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起同工的合一与教会的合一。换言之,牧者的家庭合一非常重要,因为夫妻在个性、理念极其不同,但在主内能够认识了解,彼此接纳,彼此成全,其实这对教会的建造,特别对建立健康教会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夫妻长期不能彼此接纳,在一起是忍受而非享受,那么传道人就不会健康,他的家庭也不会健康。合一是往健康走的一条路,使夫妻关系越来越好,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好。

周牧师说︰“我们跟两个孩子,从他们去美国,就有十几年没有在一起,很多个性、看法似乎都不太一样,我后来发现我跟光光是两个人,他喜欢钓鱼我也喜欢钓鱼,这是一次去美国才发现的;但其实还是很不一样,他喜欢的是‘钓’,我要的是‘鱼’;他可以花五个钟头钓不到鱼,而我如果五分钟钓不到鱼我就有点受不了,大家很不一样。但是我们已经可以彼此了解,彼此接纳,彼此欣赏,彼此互补了。而在四十年的婚姻过程中,有神的恩典,别的夫妻经历过的痛苦其实我们都经历过,走过来就觉得甘甜。”

以神的眼光看自己、看教会

周牧师强调,事奉神极有价值,建造教会非常不易,但回首之前走过的路仍感兴奋,因为看见神的工作。他指出,每一间教会都有自己的问题,若能用神的眼光来看自己,接纳自己;用神的眼光看教会,接纳教会;多一点耐性,慢慢更新,就会看见教会在质与量各方面会快速成长。“当然,建造教会是为神国度,教会要荣耀的复兴,献给基督成为荣耀的教会,因此不要灰心,整个台湾教会的现况比起三十多年前已经好得多,而且较容易找到同伴一起往前走,让我们一起努力往前!”周牧师如是说。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Good TV向华人宣教

10/03/2013 – 28 亚达月 5773
  【特约记者韩玉琼报道】“好消息(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