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牧师教写“圣经题材文学”

 

【特约记者许丽仪报道】圣经题材文学奖已开始接受投稿了。为使大众认识以圣经作为题材的文学,有两场相关讲座于1月举行,由浸信会出版社主办、汉语圣经协会协办。第一场讲题为“从‘传扬真理’到‘凝视人生’”,由台湾文字工作者程亦君牧师主讲,香港本土作家、文学研究学者吴美筠博士回应。

圣经题材文学的书写原则

程亦君认为,受神的感动作出行动去完成神所赐予的使命就是基督徒文字工作者生命中一个很重要的异象。以圣经为题材进行文字创作的意义在于透过写作,以生动的手法让人重新认识神的话。

她提出书写圣经题材文学的原则。第一项原则是要了解圣经与叙述内容的特色。圣经从历史内容高度选材及编辑而成,省略了较次要的细节,因而留下许多空间容许我们想像和探索真理,帮助我们明白圣经。其二,解经要准确及合理,作者应掌握圣经的大原则,理解经文的整体信息及上下文的连贯性,不可断章取义。每个故事的位置都有其用意,不可独立分开。我们亦可以利用新约对旧约的解释来了解圣经,例如透过新约中马太对旧约的诠释来认识旧约。

或许圣经时代背景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圣经人物与现代人的人性却有相通之处。了解整个圣经的历史背景有助重建故事的场景,从而了解圣经中的人性。明白以上种种后,就可跨越历史,写成现代人所能明白的场景。她以其著作《夜光──耶稣家谱女性的冒险旅程》描写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为例,一般人认为玛利亚宁静安祥,却不知她生处在战争及痛苦之中,这驱使人探索她信心的来源。

古代及现代人相同的生活原素亦有助想像。她写《夜光》一书时,就是靠观察她家附近的一条水溪的变化想像约旦河的情景。她强调,想像必须有所依据,要从生活的观察作出合理的推测。

最后,程牧师提醒基督徒文字工作者在小说创作时,不宜用说教的方式,却要利用小说文体的优点,提供阅读的娱乐性。

文学打开历史真相

吴美筠博士回应道,语言随着时代变化,只要精义不变,在不同的时代使用不同语言表达是有需要的。她引用哥林多林后书三章6节︰“那字句是叫人死,精义是叫人活。”及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著作中提出,我们应当学习耶稣以超凡有力的语言抗衡陈腔滥调,呈现真理,并用灵活的修辞演绎圣经人物,用非比寻常的文学手段打开圣经另有洞天的历史真相。英文“translation”(翻译)一词除了字对字,句对句的翻译外,亦有诠释、解说、重构的意思。故此,重构圣经就是把神的话翻译给未能熟悉古语圣经的人看。另外,圣经仍有许多人未透彻理解,有待发掘的空间,需要寻求不同的手法诠释圣经,文学就是手法之一。

运用文字成为传扬真理及凝视人性的媒介,西方有关这方面的著作繁多,她批评华人教会在这方面严重滞后,并认为创作的焦虑是由于怕错解圣经所致。然而,现今不少儿童主日学,甚至牧者在讲道时其实亦运用了不同的演绎方法,故此焦虑实属杞人忧天。

她形容,圣经是西方文学艺术最重要的文明之源,人类精神文明的经典,它超越时代与教派,我们应透过不断重构,再创作复还圣经作为人类文学经典的地位。
圣经重构的价值在于当中包含了人类的挣扎,是值得探索的。重构圣经中未完全的细节可揭示隐藏的信息,而当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有普遍意义,有文学再生能力。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奥巴马就职演说 扬言争取同志平权

31/01/2013 – 20 细罢特月 5773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1月21日就职礼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