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牧師教寫「聖經題材文學」

 

【特約記者許麗儀報道】聖經題材文學獎已開始接受投稿了。為使大眾認識以聖經作為題材的文學,有兩場相關講座於1月舉行,由浸信會出版社主辦、漢語聖經協會協辦。第一場講題為「從『傳揚真理』到『凝視人生』」,由台灣文字工作者程亦君牧師主講,香港本土作家、文學研究學者吳美筠博士回應。

聖經題材文學的書寫原則

程亦君認為,受神的感動作出行動去完成神所賜予的使命就是基督徒文字工作者生命中一個很重要的異象。以聖經為題材進行文字創作的意義在於透過寫作,以生動的手法讓人重新認識神的話。

她提出書寫聖經題材文學的原則。第一項原則是要瞭解聖經與敘述內容的特色。聖經從歷史內容高度選材及編輯而成,省略了較次要的細節,因而留下許多空間容許我們想像和探索真理,幫助我們明白聖經。其二,解經要準確及合理,作者應掌握聖經的大原則,理解經文的整體信息及上下文的連貫性,不可斷章取義。每個故事的位置都有其用意,不可獨立分開。我們亦可以利用新約對舊約的解釋來瞭解聖經,例如透過新約中馬太對舊約的詮釋來認識舊約。

或許聖經時代背景與現代有所不同,但聖經人物與現代人的人性卻有相通之處。瞭解整個聖經的歷史背景有助重建故事的場景,從而瞭解聖經中的人性。明白以上種種後,就可跨越歷史,寫成現代人所能明白的場景。她以其著作《夜光──耶穌家譜女性的冒險旅程》描寫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為例,一般人認為瑪利亞寧靜安祥,卻不知她生處在戰爭及痛苦之中,這驅使人探索她信心的來源。

古代及現代人相同的生活原素亦有助想像。她寫《夜光》一書時,就是靠觀察她家附近的一條水溪的變化想像約旦河的情景。她強調,想像必須有所依據,要從生活的觀察作出合理的推測。

最後,程牧師提醒基督徒文字工作者在小說創作時,不宜用說教的方式,卻要利用小說文體的優點,提供閱讀的娛樂性。

文學打開歷史真相

吳美筠博士回應道,語言隨著時代變化,只要精義不變,在不同的時代使用不同語言表達是有需要的。她引用哥林多林後書三章6節︰「那字句是叫人死,精義是叫人活。」及台灣著名作家張曉風著作中提出,我們應當學習耶穌以超凡有力的語言抗衡陳腔濫調,呈現真理,並用靈活的修辭演繹聖經人物,用非比尋常的文學手段打開聖經另有洞天的歷史真相。英文「translation」(翻譯)一詞除了字對字,句對句的翻譯外,亦有詮釋、解說、重構的意思。故此,重構聖經就是把神的話翻譯給未能熟悉古語聖經的人看。另外,聖經仍有許多人未透徹理解,有待發掘的空間,需要尋求不同的手法詮釋聖經,文學就是手法之一。

運用文字成為傳揚真理及凝視人性的媒介,西方有關這方面的著作繁多,她批評華人教會在這方面嚴重滯後,並認為創作的焦慮是由於怕錯解聖經所致。然而,現今不少兒童主日學,甚至牧者在講道時其實亦運用了不同的演繹方法,故此焦慮實屬杞人憂天。

她形容,聖經是西方文學藝術最重要的文明之源,人類精神文明的經典,它超越時代與教派,我們應透過不斷重構,再創作復還聖經作為人類文學經典的地位。
聖經重構的價值在於當中包含了人類的掙扎,是值得探索的。重構聖經中未完全的細節可揭示隱藏的信息,而當中經常出現的主題有普遍意義,有文學再生能力。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奧巴馬就職演說 揚言爭取同志平權

31/01/2013 – 20 細罷特月 5773
  美國總統奧巴馬於1月21日就職禮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