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声】被“爱的语言”欺骗了

 

文◎黄少芬

真的不是纯属恰巧而已,香港和北美教会的年轻一代都想走不同的路,大致上有三个相同现象︰一、对形式化的教会生活失望;二、希望信仰与日常生活有关系;三、信仰寻求实践,尤其是社会公义。这不是神学新观点,但都表达了对上一代信仰表达的不认同,就是讲多于做,道理听得太多了(尤其是在教会长大的一群),Show us something real!

基督教本身有传播的本质,从创世以来,神和 的子民都不停地传播信息,从上而下的叫“启示”,人传给人的叫“传道”。在教会最听得多的是爱的信息,爱的语言充满每一间教会。如果读大卫鲍森(David Pawson)的书,你可能会震惊万分,他带你回到圣经,让你发现福音其实很少讲神的爱,使徒行传里的门徒传福音时,也很少讲神的爱,宣讲神的爱并不是他们的福音策略。但并不表示神不爱我们,耶稣上十字架,就是在行动上启示天父的爱,十字架胜过千言万语。鲍森认为,我们不应向人“传讲”神的爱,而是向人“展现”神的agape。他说,最接近agape的英文是care,包含注意力和行动的意思,表示爱就是回应别人的需要,并采取行动。

当爱的语言与行为不一致,会带来恶果。

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Rollo May)曾提出一个有趣的洞见。在贫民区长大、从小遭母亲排斥的年轻女性,竟较少有焦虑倾向,因为她们清楚知道自己受到排斥,自然地会在街头结识同伴,寻找自己的方向。但中产家庭的年轻女性,父母总是对她们说︰“我爱你!”但现实中又排斥她们,作出与爱相反的行为,受骗的子女没法子认识所处身的世界,于是更容易有焦虑倾向。罗洛是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但即使不完全认同存在主义心理分析,也能从他的洞见获得参考价值。当爱的语言与事实不符,被骗的一方可能会感到迷茫,而产生难以言明的焦虑。

今日的世界被媒体文化主导,爱可能已变成资讯性的语言,讲出来不用成本,多讲,就以为爱也多了。在重视信任的教会群体,空泛不实的爱的语言所造成的杀伤力更大。有些人认为,教会的年轻一代总是反对,总是怨愤,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许他们的声音隐藏着受骗的伤害。有些人比较正面,会走出外寻找自己的新世界;有些人则只会对抗,好像与教会过不去。如果处理不好,三代同行的实践只会困难重重!如果现象背后是由虚谎而来的集体焦虑,他们会不会其实是喊著“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罢”的瞎子?不许他们作声,喊声却愈大,唯有耶稣透过我们流露出来的真实的爱,才能抚平里面的焦虑。

“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三 18)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天国文化特会明年2月举行

09/12/2012 – 25 基斯流月 5773
  孵化箱事工主办的天国文化特会,明年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