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海大使命 台湾宣教六十年

 

【台湾国度复兴报记者赖中申专题报道】近两三年来,不少宗派、堂会纷纷庆祝在台60周年。事实上,除了长老教会、台湾圣教会、真耶稣教会之外,绝大多数的宗派在台宣教历史,都约在60年左右,本报特别探究其中历史背景,走访两位深研教会历史的学者,并有机会思索︰面对未来,台湾的教会当如何迎接社会变革与挑战。

政府迁台 教会也来宣教

2009年出版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龙应台女士深邃地刻画出,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60年中使一整代人隐忍不言的伤;“1945年台湾光复后,中国的教会并未马上到台湾来,当时因为内战,局势仍不稳定。”曾任教于中原大学的魏外扬,现任宇宙光马礼逊纪念学园执行秘书,他分析说︰与大时代背景有深刻关联,自1949年后,各宗派才开始陆续差派宣教士至香港、台湾。

“过去台湾被当作边疆,是要被宣教的地方。”吴昶兴多年深研中国教会历史,现任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的“基督教与华人文化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他也指出早前很少教会来台宣教,是因为各宗派间有默契,闽北属卫理公会宣教区、闽南则属长老会,台湾算入闽南,早年长老教会乃不遗余力地在台宣教。

1950年韩战爆发,同年美军第七舰队开始协防台湾,次年初美国恢复对台提供军事援助,自此开始,由于政治与军事局势渐趋稳定,加上自中国撤退为数颇多的宣教士,西国各宗派差会也陆续进入台湾,“可说是台湾教会百花齐放的时代”,魏外扬这样形容当时的景况。

“当时来台的教会,大致上可分成两大类︰一是西方差会背景的宗派,像是浸信会、信义会、行道会、圣洁会、协同会等,为数众多;二是中国华人背景的宗派,像是召会、灵粮世界布道会(灵粮堂),和中国布道会(例如台中思恩堂)。”魏外扬补充说,国语礼拜堂则以吴勇长老为代表,是当时自中国来台湾的基督徒,因不习惯台语教会聚会,而自发性成立查经班,后来才设立教会。

福音加上面粉 迅速增长

“1950至1970年间,可说是台湾教会的快速增长时期!”魏外扬指出,台海局势紧张、民生经济尚未起飞,人心也面对世局的动荡,可说是“主预备的好土”。自西国教会募集来的民生物资,经“台湾基督教福利会”整合后,透过教会发给贫民、百姓,“发面粉”成为当时教会重要的社会工作,甚至教会被讥为“面粉教”;“但是确实也有不少人,因此踏进教会、信主受洗。”教会当年走进人群的社福工作,的确赢得不少好感与人心,魏外扬说。

“部分宗派当时也看重对大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校园工作,比方说浸信会、台湾信义会。”曾在浸神任教的吴昶兴举浸信会为例说︰“浸信会的教会中,只要是‘恩’字辈的,旁边就有大学,例如怀恩堂(台大、师大)、恩惠堂(中原)、恩光堂(中兴)、恩慈堂(成大)。”

“1970至1990年,教会仅缓慢成长。”魏外扬说,或许因为美援终止,民生也逐渐富裕,教会也失去社会服务工作的着力点。吴昶兴则认为,“教会渐渐变得只关注内部需要,只能靠个人见证来传福音,像是李国鼎、孙运璇都有见证,却很少人能代表教会、本于基督信仰,向社会发声。”

从1990至2010年,则可称作“取经突破”时期,魏外扬说。“自1987年解严后,教会更多与外界接触,牧养方式亦开始转变,小组化教会兴起,不少传统教会也因此逐渐转变。”吴昶兴还认为,近10年来网络与新兴媒体兴起,教会也开始运用个人媒体,呈现其声音并吸引人。

回顾历史 包容接纳走长远

“自2010年以后,可说是‘复兴转化’期。”而站在60年历史的今日,教会应当做些什么呢?魏外扬认为,首先要好好地回顾历史、看重历史,好站在前人肩上,此外也要包容接纳,不被历史所捆绑;因为“很多传统本身,当年都是反传统的。”

吴昶兴则鼓励,基督徒知识分子要勇敢站出来,对社会的需要和困局,提出掷地有声的诤言和建言,引领整个社会思考重要议题;另一方面,面对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也要有基督徒愿意下乡,投身教育和医疗,“偏乡的医疗和教育资源,真的太缺乏了!”他认为,透过这些作为,可能是重新形塑台湾教会形象的机会。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一位守望者眼中的“云柱行动”

28/11/2012 – 14 基斯流月 5773
  一直想为这次的云柱行动写些什么,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