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文学的南来基督徒

 

内地基督徒定居香港,会遇上怎样的冲击呢?阿樱和李婧同样热爱文学,写诗的热情点燃两个异乡小女子的生命,而她们的文字反映着十字架的光芒。

图文◎记者 王妍

来自内地的阿樱和李婧,现时在香港从事文字工作,一个在基督教机构,一个在传媒。她们因文学结为好友,性情却不同,执著和随意的地方各异,阿樱要求记者只公开她的笔名,而李婧坚持真名示人;两个人都同样不愿拍照,前者认为当天装扮不够好,后者不爱在传媒露面。

随着中港两地的分隔日渐消褪,每年有不少的内地人材来港工作,阿樱和李婧是这支大军中的两个女子,她们的故事也成为香港教会故事的一部分。

南来文人在香港遇上

阿樱在内地读大学时信主,后来进修基督教研究,因为觉得香港的神学院师资较好,加上学术资源丰富,于是申请来港读神学。毕业后在基督教机构从事文字工作。

李婧最初来港是为了修读新闻硕士,毕业后留港做传媒工作。以前她对新闻工作怀有理想,但现实原来是另一回事,感到新闻行业都走商业化和娱乐化。后悔来港吗?她说没有,一来视野扩阔了,二来在这里她认识了基督教信仰。一位大学的师姐邀请她参加教会的布道会,当时理想和现实的差异令她心情极差,为何要来香港?人生有什么意义?都被这些问题困住了!布道会上,吴振智牧师的信息好像是向她说的,就被基督教吸引了,后来不断追求,更成为了基督徒。

虽然阿樱来港生活了几年,至今仍未能适应嘈吵、狭窄的环境。有一次,她在闹市街头,吵得耳聋的嘈音差点儿使她“崩溃”,当然这是夸张了的说法。但确实有时候,她走进商场会戴上耳塞。“以前在香港的大学读短期课程,那里有大自然,有树,就以为香港是这样的,所以想来。”坐在她对面的李靖也有相同的感受,对于她们,香港实在太小!

文学是阿樱和李婧的共同兴趣,而将她们拉近成为好友的是诗。有一年,阿樱醉心研读中国诗人穆旦的诗,想找人来朗诵他的诗歌,那位邀请李婧去布道会的师姐就引荐了李婧,后来三人在大学的平台上朗诵起诗歌来。想起当日,李婧仍感到很新奇,向来只是独自欣赏文学作品的她,竟参与了一次非一般的诗会。

对香港人的印象

香港是文化沙漠吗?当记者问她们时,二人皆不同意,但也不认为有文化的深度。李婧在工作上接触到很多文化活动资讯,她说香港的确有很多文化活动,但参加者不一定为活动而来,可能想找点事情做,排解生活的沉闷,就正如一年一度的书展有几十万人次的记录,但来的很多都不像怎么喜爱阅读。谈到对香港人的印象,最深的是分散,似乎缺乏专注力,谈话中会扯到很多的话题,电影、化妆品什么都聊,却不花时间关注内心的感受。

阿樱则认为香港人很功利化,这种文化也影响教会。有一次她认识一个教会执事,当对方知道她读过神学,就只关心她可以在教会有什么的事奉。“他没有关心和了解我,只是想到如何使用我,很功利化的,没把我看为需要关怀的生命。”李婧也点头同意,她认为这已是香港人的思维习惯,很快就会想到别人对他们会带来什么好处。阿樱对此感触良多,她观察到教会事工也功利化,没花时间去研究当代人的真正需要。

异乡人的教会生活

感到自己是异乡人吗?二人都点头。

在港三年的李婧说,与香港人做朋友实在有困难,主要是语言问题。她在教会参加广东话崇拜,大致上听得懂广东话,但讲话仍未灵光。在教会她参加普通话团契,所以在教会认识的都是从内地来的人。对教会生活感到满足吗?她只说不满意自己的灵命成长,希望多些与弟兄姊妹研读圣经,对玩乐活动却不感兴趣。

信主年日虽浅,但李婧追求信仰的动力很强,曾经一个人到修道院退修,读鲁益师的《返璞归真》和傅士德的《属灵操练礼赞》,记者说香港很多的基督徒也没看过这些基督教经典,她顿时感到奇怪。

阿樱还没有稳定的教会生活,现时只参加崇拜,没有其他。她去过几间教会,就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其中一间她有参加普通话团契,但感到很难与人建立关系,来自内地的弟兄姊妹,年纪都比她小,信主年日也浅,而教会的牧养往往迁就他们的需要,未能顾及灵命进深的需要;例如查经活动加入游戏元素,内容较肤浅,只是灌输教导,无法引发深入的思考。但她体谅教会人手不足,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然而,她坦诚分享内心的挣扎,“我也需要support,想找到同行的人,心灵上有支援。”

教会如何能更好的牧养你们呢?阿樱强调在香港她们只是少数的一群,不用特别看待,如果教会有生命成长小组,就已经很满足。李婧带点激动的说,她不敢提出要求,从小就被训练看重别人的需要多于自己的需要。

文学从兴趣转化成使命

她们的共同兴趣──文学,不但拉近她们的关系,现在也转化成为共同的使命。她们正密锣紧鼓准备出版文学电子刊物,希望透过文学表达信仰的真善美。刊物在网络上出版,制作成本很低,但需付出时间和精力,她们都是透过私人关系邀请文学好友写稿。

阿樱认为,文学方式可以反映当代生活,她希望刊物可以成为基督徒练笔的平台,鼓励更多人写作,并形成团契。李婧认为文学是神给人的恩赐,可以表达对神的赞美。

她们不约而同渴望找到自己在基督里的使命,但同时纠缠于个人价值与人生意义的怀疑中,就如人生的其他心灵挣扎,既想与别人抽离,又渴望与人靠近,在若即若离的关系中,努力突破生命的藩篱,渐渐蜕变成反照天国荣美的蝴蝶。此刻,仍在破茧的过程中,她们就用诗与祈祷为对方加油打气。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为何要为耶路撒冷祷告?

18/09/2012 – 2 提斯利月 5773
  因为主再来与耶路撒冷直接有关︰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