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里携手” 点燃文字写作热情

 

文◎莫非(陈惠琬)
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创办人

21世纪文字事奉者所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我认为分两方面,对内和对外,对内是指面对教会界,取得对文字事工的重视和推广。对外则是指进入文化,产生影响力。这两方面不能说是难题,但却绝对有挑战性。

文字事工虽然在华人基督教会已行之有年,但不代表对文字事工的观念,或牵涉到的广度与深度,华人教会普遍有所了解。一般教会对文字工作的认识,不外乎福音单张、编教会周刊,讲道、见证整理,护教文字或编写教材。这样的文字水平无须太高,达意即可,所服事的对象也以基督徒为主。

但如此把文字当工具性的使用,并无法发挥文字语言的最高含量与最大力度。短期间,也许可以立竿见影,但若要谈到流传与保存,谈到进入文化,影响思想观念,深入人心、触动灵魂,就需要更有力、更精准的文字掌握,也就是文字驾驭。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文学、哲学等人文学的底蕴,让讯息含量更浓,传递上也更有感染性,能够一针见血。

文字力量大

为什么马丁路德改革宗教可以成功?原因之一和他大量逻辑辩证、娓娓道来的神学著述、讲章和赞美诗歌有关。为何马丁路德金恩,可以发动不流血革命,名留青史?也和“我有一个梦”的讲道当中有中心思想,脉络组织,还有韵律,及句法结构,且层层推进,是一篇隽永的散文。

基督教若要进入文化,就无法脱离文字载体。文字书写也不能只限于为教会文化,或为福音事工来服事。基督徒的文字书写,还应该参与文化建树,让我们基督徒的思想和生命记录,可以和一般人类历史的记录连结、融成一体,而非断裂成两个并行的世界。

换句话说,基督徒书写不应该和属世的文化书写成为两个并行的世界。基督徒书写也不应该是文化中的次文化(subculture),只服事一个族群──基督徒族群。基督教书写应该渗透到文化里,成为面团里的酵,或飞鸟可以栖宿的芥菜树,在整个文化中不但能生存,还能成长到能掌握文化主导的趋势。

道成肉身 肉身再成文字

然而,要有这样主导的影响力,就不能只让文字工作服事教会内部,只对基督徒写。也不能只写福音见证或解经讲道。我们还要面对世界,在各个文化领域里建立富有圣经价值观的诠释,也要进入生活,让道成肉身,然后肉身再成文字。这是每一位文字工作者都应该有的文化胸怀,也就是神国胸怀。已故赵天恩牧师曾提出“中国福音化、教会国度化、文化基督化”的观念,文字工作的重要性也包括了这三种。不论我们的文字岗位是属于教会内或教会外,这样的天国胸怀是我们基督徒作者汲水的深井,也是我们翻出美丽浪花下的大海。

文化如大海 无法分割

通常影响海水颜色的,一个是海底的沙,一个就是天空的颜色。海水是一样的海水,不一样的是海水反映的是什么,就呈现什么样的颜色。

文化就像大海,基督徒无法脱离海域,只满足于自家后院的一口井。或划分海域,说你这一块属世,我那一块属灵。我们全生活在一个文化大海里,但基督徒可以选择反映天空的澄蓝颜色,而非大地的污浊。基督徒的文字书写,在文化里,某些方面来说就是文化净化的一个过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静态,很缓慢,但是静态无声与缓慢,就是神国工作的方式。

耶稣所说酵的天国比喻,发挥作用正在无声无息中。芥菜树的成长,也是在不知不觉里。每一瞬间查看,都看不出效果。但在一段时间里,尤其置入时间长河里,就会看出不同了。就如以赛亚书里所说的,神的仆人“ 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赛四十二2)基督徒在文化里的文字书写,真正的影响力不在大声疾呼的护教或布道文字,而在无声无息,不知不觉的轻声细语中,在文学、艺术、电影和其他多媒体流行文化里。短期间看不出效果,但却总有一天会看到涓涓细流,滴水而穿石。

只要我们基督徒开始投入,且不断地投入。问题是︰华人教会投入了么?华人教会有这样的认识来正视文化领域,且有负担去积极开垦文化么?教会讲坛上几乎听不到“文化”的教导,若有,也是倾向批判所多玛、蛾摩拉式的腐败,一味抗拒。基督教入华已经两百年,基督教书写进入文化则可说才开始,还在拓荒的阶段,这方面可拿得出来的成绩可以说少得可怜。如何把华人教会引向更悠长的文字和更广大的文化天地,是后现代所有基督徒文字工作者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创世纪文字培训书苑(简称创文)所要努力的方向。

在文字营的三天课程中,期待带给学员最主要信息为何?

创文有一个神所托付的文字使命︰在时代里携手,于时间里传承,推动文字事奉,创写新的世纪。于时间里传承,是指创文所开发的许多文字课程,包括写作、采访、编辑与翻译等在文字事奉里技巧的传承。但是台湾已有许多好笔,也有许多资深的文字工作者在投身文字,因此这次和宇宙光联手合办的三天营会,分享比较著重于“在时代里携手”,也就是盼望所有对文字有负担,有热爱的基督徒文友,能来参加营会,在主里彼此相认与连结,建立一个文字人的社群。

因为许多文字人都是单打独斗,上无统帅,旁无战友,若能连结,会是多么合神心意的一件美事?

不只如此,也盼望在这三天中能和大家一起重新思考文字异象的内涵,以及对自己手中这支笔的态度。更探讨为何华人教会对文学艺术有着排斥的态度,让“美”成为被放逐出去的浪子,且没有任何等候迎接回门的准备。若要迎接美的浪子回家,需要了解有些什么障碍?基督徒作者又要如何能够傚法基督有道成肉身的写作?以及探讨何为21世纪文字事奉者的呼召。

若问希望学员带回的主要信息为何?必须说文字有其神圣性,文字可以是一项事奉,牵涉到生命的投入,且工人先于工作,作者重于作品,真诚胜于一切。

(文字营2月26日至28日在台北举办)

相关文章︰

台湾办“点燃写作火种” 培育神国文字精兵
https://www.krt.com.hk/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9260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芳邻赤子心──不要尝试“作王”

13/03/2012 – 19 亚达月 5772
  文◎刘达芳 中国人不多不少都有一点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