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裡攜手」 點燃文字寫作熱情

 

文◎莫非(陳惠琬)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創辦人

21世紀文字事奉者所面臨的難題是甚麼?

我認為分兩方面,對內和對外,對內是指面對教會界,取得對文字事工的重視和推廣。對外則是指進入文化,產生影響力。這兩方面不能說是難題,但卻絕對有挑戰性。

文字事工雖然在華人基督教會已行之有年,但不代表對文字事工的觀念,或牽涉到的廣度與深度,華人教會普遍有所瞭解。一般教會對文字工作的認識,不外乎福音單張、編教會週刊,講道、見證整理,護教文字或編寫教材。這樣的文字水平無須太高,達意即可,所服事的對象也以基督徒為主。

但如此把文字當工具性的使用,並無法發揮文字語言的最高含量與最大力度。短期間,也許可以立竿見影,但若要談到流傳與保存,談到進入文化,影響思想觀念,深入人心、觸動靈魂,就需要更有力、更精準的文字掌握,也就是文字駕馭。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文學、哲學等人文學的底蘊,讓訊息含量更濃,傳遞上也更有感染性,能夠一針見血。

文字力量大

為甚麼馬丁路德改革宗教可以成功?原因之一和他大量邏輯辯證、娓娓道來的神學著述、講章和讚美詩歌有關。為何馬丁路德金恩,可以發動不流血革命,名留青史?也和「我有一個夢」的講道當中有中心思想,脈絡組織,還有韻律,及句法結構,且層層推進,是一篇雋永的散文。

基督教若要進入文化,就無法脫離文字載體。文字書寫也不能只限於為教會文化,或為福音事工來服事。基督徒的文字書寫,還應該參與文化建樹,讓我們基督徒的思想和生命記錄,可以和一般人類歷史的記錄連結、融成一體,而非斷裂成兩個並行的世界。

換句話說,基督徒書寫不應該和屬世的文化書寫成為兩個並行的世界。基督徒書寫也不應該是文化中的次文化(subculture),只服事一個族群──基督徒族群。基督教書寫應該滲透到文化裡,成為麵團裡的酵,或飛鳥可以棲宿的芥菜樹,在整個文化中不但能生存,還能成長到能掌握文化主導的趨勢。

道成肉身 肉身再成文字

然而,要有這樣主導的影響力,就不能只讓文字工作服事教會內部,只對基督徒寫。也不能只寫福音見證或解經講道。我們還要面對世界,在各個文化領域裡建立富有聖經價值觀的詮釋,也要進入生活,讓道成肉身,然後肉身再成文字。這是每一位文字工作者都應該有的文化胸懷,也就是神國胸懷。已故趙天恩牧師曾提出「中國福音化、教會國度化、文化基督化」的觀念,文字工作的重要性也包括了這三種。不論我們的文字崗位是屬於教會內或教會外,這樣的天國胸懷是我們基督徒作者汲水的深井,也是我們翻出美麗浪花下的大海。

文化如大海 無法分割

通常影響海水顏色的,一個是海底的沙,一個就是天空的顏色。海水是一樣的海水,不一樣的是海水反映的是甚麼,就呈現甚麼樣的顏色。

文化就像大海,基督徒無法脫離海域,只滿足於自家後院的一口井。或劃分海域,說你這一塊屬世,我那一塊屬靈。我們全生活在一個文化大海裡,但基督徒可以選擇反映天空的澄藍顏色,而非大地的污濁。基督徒的文字書寫,在文化裡,某些方面來說就是文化淨化的一個過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靜態,很緩慢,但是靜態無聲與緩慢,就是神國工作的方式。

耶穌所說酵的天國比喻,發揮作用正在無聲無息中。芥菜樹的成長,也是在不知不覺裡。每一瞬間查看,都看不出效果。但在一段時間裡,尤其置入時間長河裡,就會看出不同了。就如以賽亞書裡所說的,神的僕人「 不喧嚷,不揚聲,也不使街上聽見他的聲音。」(賽四十二2)基督徒在文化裡的文字書寫,真正的影響力不在大聲疾呼的護教或布道文字,而在無聲無息,不知不覺的輕聲細語中,在文學、藝術、電影和其他多媒體流行文化裡。短期間看不出效果,但卻總有一天會看到涓涓細流,滴水而穿石。

只要我們基督徒開始投入,且不斷地投入。問題是︰華人教會投入了麼?華人教會有這樣的認識來正視文化領域,且有負擔去積極開墾文化麼?教會講壇上幾乎聽不到「文化」的教導,若有,也是傾向批判所多瑪、蛾摩拉式的腐敗,一味抗拒。基督教入華已經兩百年,基督教書寫進入文化則可說才開始,還在拓荒的階段,這方面可拿得出來的成績可以說少得可憐。如何把華人教會引向更悠長的文字和更廣大的文化天地,是後現代所有基督徒文字工作者所要面臨的挑戰,也是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所要努力的方向。

在文字營的三天課程中,期待帶給學員最主要信息為何?

創文有一個神所托付的文字使命︰在時代裡攜手,於時間裡傳承,推動文字事奉,創寫新的世紀。於時間裡傳承,是指創文所開發的許多文字課程,包括寫作、採訪、編輯與翻譯等在文字事奉裡技巧的傳承。但是台灣已有許多好筆,也有許多資深的文字工作者在投身文字,因此這次和宇宙光聯手合辦的三天營會,分享比較著重於「在時代裡攜手」,也就是盼望所有對文字有負擔,有熱愛的基督徒文友,能來參加營會,在主裡彼此相認與連結,建立一個文字人的社群。

因為許多文字人都是單打獨鬥,上無統帥,旁無戰友,若能連結,會是多麼合神心意的一件美事?

不只如此,也盼望在這三天中能和大家一起重新思考文字異象的內涵,以及對自己手中這支筆的態度。更探討為何華人教會對文學藝術有著排斥的態度,讓「美」成為被放逐出去的浪子,且沒有任何等候迎接回門的準備。若要迎接美的浪子回家,需要瞭解有些甚麼障礙?基督徒作者又要如何能夠傚法基督有道成肉身的寫作?以及探討何為21世紀文字事奉者的呼召。

若問希望學員帶回的主要信息為何?必須說文字有其神聖性,文字可以是一項事奉,牽涉到生命的投入,且工人先於工作,作者重於作品,真誠勝於一切。

(文字營2月26日至28日在台北舉辦)

相關文章︰

台灣辦「點燃寫作火種」 培育神國文字精兵
https://www.krt.com.hk/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9260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芳鄰赤子心──不要嘗試「作王」

13/03/2012 – 19 亞達月 5772
  文◎劉達芳 中國人不多不少都有一點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