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地震看传统文化之传承与断裂

 

文◎刘绍麟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在今次地震事件中,日本灾民所表现的冷静、秩序、公德心等,赢得不少评论的高度评价,反观在之前的中国地震,我们看到的便似乎不是这个模样了。不过,在欣赏日本的优点时,我们亦要留意,即使在日本国内的评论者中,也提及其文化中负面部分,例如是过度合模(conform)、压抑个体性,而另一方面就是虚伪、搪塞责任等的特性,这些负面部分极可能是前述美德的一体两面。

姑勿论是从正面或负面看,如果说今次地震看到日本人的一些美德,则这些美德是从何而来的呢?为什么日本能,中国不能?要理解这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入手,笔者尝试从日本现代化历程中,怎样处理传统与现代这个问题,来看日本人的文化传承是怎样的。

日本在其现代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其传统文化完全扔掉,甚至是有意识地予以保留,作为开展现代化的力量,以至传统文化能够成为一种维系人心,维系个人与群体关系的力量。人与人之间不单是讲赤裸裸的买卖关系,或只有冷冰冰的法律规章关系,而是一套诸如恩情、义气等的传统文化,具体便展现为一种较为温情的、相对地不计较、乐于参与公共生活的习性。

事情要从中、日两国面对西方冲击开始讲起。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否定传统文化

中国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是为被西方强国强迫打开大门的第一步。而类似事件也在日本发生,即1853年史称的“黑船来航”事件,美国海军贝里准将带军舰赴日,以武力威吓要求开港通商.然而两国面对西方冲击,有截然不同的对应。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最初的对应是建立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学堂,并派出留学生到欧美学习先进技术,期望透过“器物”方面的更新(兵工厂、造船厂等)来回应西力东渐的危机。当时的口号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所不及于西方者,只是器物,而非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有所不及。及至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开始明白所缺乏的不只是兵工厂和科学知识,而是整个教育制度,以至政治制度也有问题,于是在十九世纪末开始推行维新,进而是革命,连整个旧政权也推翻了。然而即使革命后也未能改变弱国被欺负的宿命,发生1919年一次大战后德国在山东利权转归日本的屈辱。

如果中国所缺乏者,不是兵工厂,不是教育改革,甚至不是政治改革(革命),那么问题出在那里呢?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思想家答曰︰问题出在中国人的文化!是中国文化根本就不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荼毒”下,再多兵工厂或政治改革,也是无济于事的。

五四运动,就是一种对传统中国文化采取全盘否定的立场,而这种态度成为了五四以来中国思想界的主流。鲁迅曾说不要再花时间读线装书了,而他笔下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都是力数传统中国文化之不是,全本中国历史就只有“吃人”两个字而已。一些五四领袖如钱玄同,更提倡放弃中文,中国人改习法文以强国。

钱穆先生曾言,在这大半个世纪以来,我们所接受的对中国传统的看法,都是负面的,鲁迅笔下的礼教吃人、文革时期的“破四旧”、“打倒孔家店”、八十年代流行中国的纪录片集〈河殇〉、相若时间台湾作家柏扬笔下的“酱缸文化”,以至近人钟祖康所提的“来生不做中国人”等,仍是那套调子,就是传统中国文化全都要不得,最好全都扔掉,“全盘西化”才是救国救民之道。而中国近大半个世纪的现代化,就是在这种否定传统文化的氛围下开展的。

日本的现代化历程︰保存部分传统文化

日本的路径是不同的。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是个封建国家,由德川幕府任大家长,之下便是全国约二百“大名”(可以理解为“土皇帝”)。在大名管治的地区内,是以高度自治方式进行管理,全国向心力不强,每个“土皇帝”在其辖区内是大阿哥,而辖区内是天高皇帝远,人民只以土皇帝为领袖。

黑船来航的挑战是,开港通商容易,长远如何面对西方强国才是最大挑战。从黑船来航到明治维新(1868年)的十多年间,是日本国内动荡的年代,最终迫出一个明治维新,是为日本国内面对西方冲击的回应。明治维新是建立现代化国家的努力,详情不能在此介绍了,只点提出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明治维新不是一面倒的将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而是在“传统”的库存里,选择性地强调某些有用的元素,以这些元素作为维系全国人心的旗帜。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将神道教的地位全面提升至“国教”的水平,甚至一度打算将佛教边缘化;而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天皇”的“神化”。明治维新以前,天皇在日本只具象征性的地位,而明治维新的一项重要建设,就是将天皇提崇至成为“现世神”的高度,成为一个全国膜拜的对象。这两项大举措,就是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元素,建立一种全国的向心力,维系人心。日本的现代化是在一种保存了部分传统文化,甚至透过传统元素作为推进现代化的力量。

具体的影响就是,在日本的现代化建设中,上级对下级施恩,下级亦对上级尽义,企业主管自觉有责任照顾下属,而下属也自觉要为老板打拼。这是自由市场买卖关系、政府法律以外的文化力量,而在八十年代以前,西方观察家也为到日本人这种文化而惊叹不已。如果问日本人为什么道德、公德心等较高,从这个角度看,可以理解为他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将传统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完全扔掉,而是选择性地以传统作为建设现代的基础。

中国正面对文化价值真空状态

反之,现代中国就是扔了传统文化的路径。康有为在辛亥革命之后曾说︰“近者大变,礼俗沦亡,教化扫地,非惟一时之革命,实中国五千年政教之尽革,进无所依,退无所据。顷并议废孔教,尤为可骇,若坠重渊,渺无所属。”他所看到的,不只是中国没了皇帝,而是过往维系人心、维系个人与社群的传统文化一下子都消失了,“进无所依,退无所……若坠重渊,渺无所属”,这是社会学家所讲的“失范”(anomie)的状态。

从这个脉络来看,今日中国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再难以成为一种鼓励人心的力量,而民族主义又有其限制,传统文化、宗教被批评、洗刷尽净,结果就是除了自由市场的买卖关系,与强力的国家法度以外,个人与社会之间缺乏一套有效的文化道德以作规范。这种文化价值真空的状态,恐怕就是今日所见中国种种不如人意事件(如毒奶粉、豆腐渣工程)的远因了。如果说日本人在大地震的表现对我们有何反省价值的话,我想这个便是很重要的反省内容了。

(标题为编者所加)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导正观念 成为自己美丽的代言人

22/03/2011 – 16 亚达月II 5771
  【台湾国度复兴报记者郭佳容台中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