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球比较基督教与佛教的生命观

 

【特约记者慕恩报道】由文化更新研究中心主办、圣道教育机构协办的“天道华情系列(二)当耶稣遇上儒道佛”,第二堂讲座2月22日晚上在香港基督教青年会举办,题目是“基督教与佛教的生命观”,讲员是中国神学研究院教授杨庆球。

杨庆球教授从佛教的起源、发展和立场讲起,展现佛教的生死及救赎观,并强调与基督教的比较并非从批判的角度出发。

杨教授说,佛教的基本立场是“离苦”,即脱离痛苦,故一切教义都环绕着离苦。佛教有三大苦︰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佛教认为,人生经历只有痛苦,没有快乐,快乐是由苦生出来的,是解决痛苦的过程,不是真实存在的,苦是实像,快乐是虚像。人在自我封闭中面对虚空。而基督教看生命的价值是恢复与神的关系,并正面看待苦难的意义。

佛教看人死后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佛教中的因果论,一个人死后,他生前的业力都由阿赖耶识保存。阿赖耶识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随着我们流转五趣六道,轮回天上人间,是永恒而不会消灭的。人按生前所做的好与坏,到死的时候于冥冥之中有神明为人计算,而人的善恶好像芯片镶嵌在灵魂中(阿赖耶识),按分数高低(业报)而进入六道。即进入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恶鬼道、畜牲道的循环中。

而基督教看人有两种身份,一是从生物而来的(Biological Person),另一身份是从基督的救赎而来的(Ecclesial Person)。从生物而来的身份如︰父母子女、同学、
同事、社会贤达等都将转瞬即逝,唯有从基督而来的身份才能透过与上帝的相交而成为永恒。

杨教授在最后总结说,神是从无创造有,一切存有没有永恒的实体,只有神是自有永有的,没有本体可以永恒。人的终极目标是回归神,人生最大也是唯一的价值是源于与神的相交关系。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马健明夫妇受教会差遣拓展神国

02/03/2011 – 26 亚达月I 5771
  【特约记者杨咏莹报道】筲箕湾浸信会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