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球比較基督教與佛教的生命觀

 

【特約記者慕恩報道】由文化更新研究中心主辦、聖道教育機構協辦的「天道華情系列(二)當耶穌遇上儒道佛」,第二堂講座2月22日晚上在香港基督教青年會舉辦,題目是「基督教與佛教的生命觀」,講員是中國神學研究院教授楊慶球。

楊慶球教授從佛教的起源、發展和立場講起,展現佛教的生死及救贖觀,並強調與基督教的比較並非從批判的角度出發。

楊教授說,佛教的基本立場是「離苦」,即脫離痛苦,故一切教義都環繞著離苦。佛教有三大苦︰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佛教認為,人生經歷只有痛苦,沒有快樂,快樂是由苦生出來的,是解決痛苦的過程,不是真實存在的,苦是實像,快樂是虛像。人在自我封閉中面對虛空。而基督教看生命的價值是恢復與神的關係,並正面看待苦難的意義。

佛教看人死後有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就是佛教中的因果論,一個人死後,他生前的業力都由阿賴耶識保存。阿賴耶識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隨著我們流轉五趣六道,輪迴天上人間,是永恆而不會消滅的。人按生前所做的好與壞,到死的時候於冥冥之中有神明為人計算,而人的善惡好像晶片鑲嵌在靈魂中(阿賴耶識),按分數高低(業報)而進入六道。即進入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惡鬼道、畜牲道的迴圈中。

而基督教看人有兩種身份,一是從生物而來的(Biological Person),另一身份是從基督的救贖而來的(Ecclesial Person)。從生物而來的身份如︰父母子女、同學、
同事、社會賢達等都將轉瞬即逝,唯有從基督而來的身份才能透過與上帝的相交而成為永恆。

楊教授在最後總結說,神是從無創造有,一切存有沒有永恆的實體,只有神是自有永有的,沒有本體可以永恆。人的終極目標是回歸神,人生最大也是唯一的價值是源於與神的相交關係。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馬健明夫婦受教會差遣拓展神國

02/03/2011 – 26 亞達月I 5771
  【特約記者楊詠瑩報道】筲箕灣浸信會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