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动乱︰基督徒处境愈趋不利

 

西方国家为了确保石油供应,数十年来一直支持腐败专横的阿拉伯独裁政体,但随着受惠于石油利益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兴起,阿拉伯世界泛起反抗独裁者的浪潮。伊斯兰分子有可能趁乱乘虚而入,令当地基督徒处境更为不利,已有11名科普特基督徒在埃及骚乱中被杀。

1979年11月20日,数百名逊尼派圣战主义分子围攻位于沙特阿拉伯伊斯兰麦加圣地的大清真寺(Grand Mosque),事件在国际社会只引来零星关注。相反,早于同年11月4日,国际社会已紧盯着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什叶派原教旨主义分子攻陷的事件,有66名美国人被挟持。虽然当年两地冲突毫无关连,但都朝着相同的目标︰除去腐败专横的亲美政权。

当年,伊朗的革命分子首次取得成功,除了因为得到当时美国总统卡特的支持,也因为他们对自由、人权、改善民生等诉求与政治扯上关系。示威罢工等抗争行动由1978年1月开始,维持一年至1979年1月,伊朗政权终被推翻,迫使国王流亡海外。伊斯兰教主义者乘虚而入,渗入政权,伊朗人很快发现到,革命并未有实现他们对自由、社会繁荣及生命尊严的盼望。

另一边厢,沙特阿拉伯的革命分子却失败了,因为他们围堵的地方是宗教中心大清真寺,而非政治中心──国王的皇宫,因此被当时的政权利用宗教理由公开谴责,加上他们明显的宗教诉求,要求停止与“异教徒”结盟,令西方国家赶快支援沙特国王,以保障石油供应不受影响。全因法国特种部队的介入,沙特国王的政权在千钧一发之间得以保存。

当时沙特阿拉伯的冲突被视作“国内事件”,事实并非如此。圣战主义分子不但在国际社会中具有影响力,而这次“国内事件”更借着逊尼派穆斯林带来接连影响。巴基斯坦有大量暴力的反美伊斯兰分子暴动,导致当地美国大使馆遭围攻及焚烧,2名美国人被杀;土耳其、孟加拉、印度、科威特、菲律宾及利比亚相继发生针对美国大使馆及领事的示威,虽然暴徒以逊尼派为主,但他们称赞伊朗的什叶派革命分子,指他们击败了“美国的帝国主义”,即使他们表示支持专制政治。

其后,沙特国王要与当地伊斯兰领袖分享权力,形成一个支持推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及全球圣战组织的政权,而这些组织亦以支持政权反馈。当时的苏联察觉到美国的弱点,支持沙特于1979年12月入侵科威特,让沙特政权能支持远离国土的圣战,其后亦于其他国家发动圣战。因此,即使沙特的逊尼派革命分子在1979年的革命失败,但他们的原教旨主义分子获得了庞大报酬;与此同时,因为社会被专横而不是理性掌控,令阿拉伯的中产阶层的愤怒及失望情绪日益增强。

逊尼派从这段历史的深刻教训,学会了革命的技巧。因此在今日的埃及,穆斯林兄弟会一直保持低调,暗中支持示威者的饮食及药物需要,正如真主党在黎巴嫩,以及哈马斯在巴勒斯坦地所作的。伊斯兰主义者明白到,他们需要一个被外界接纳的外壳,但内里暗藏其他动机。穆斯林兄弟会支持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巴拉迪,而巴拉迪并不认为穆斯林兄弟会(即哈马斯的后援)与极端主义者有关连。

今日,自满的伊朗以及局势紧张的沙特同样指出一件事,现时中东的不稳定局面是针对当地的亲美势力。突尼斯总统班阿里的政权已被推翻;埃及、也门及约旦的示威者持续对抗亲美的政府;在约旦,当地穆斯林兄弟会的盟友伊斯兰行动阵线现正与国王阿卜杜拉二世的政权对话。西方社会盼望局势变迁能带来更佳结果,或是伊斯兰领袖转为温和立场的可能性可谓微乎其微,因为阿拉伯世界正彻底地伊斯兰化及激进化。当美国失去了位于中东的策略性地区支持,埃及只要改变迦萨地区的政策,以人道理由开放拉法边境,以色列将再次面对生存的威胁。

这些地区的混乱对属于少数社群的基督徒的处境最为不利,他们已被视为“异教徒”及与敌方(即美国及以色列)连结的人,教会面临前所未见的威胁。当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减退,他们对基督徒的保护同样减退。穆斯林武装分子亦趁著动乱暗地淫除基督徒,在1月30日,11名埃及科普特基督徒在他们位于明亚省(Al Minya)的家中被杀。基督徒根本不能期望美国及联合国保护他们,他们唯一的盼望在乎至高者、万军之耶和华。

(取材自www.assistnews.net ,2011年2月2日
,Elizabeth Kendal撰文,莲达编译)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被问题主导的读经态度

01/02/2011 – 27 细罢特月 5771
(设计图片)   文◎黄少芬 今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