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回家”的困惑

 

文◎黄少芬

去年5月“华人同心携手回家”在港举行,聚集了从各地而来的五千人,以华人居多,但身为东道主的香港人不算太多。一般称为“回家”的运动,今年6月8至11日再次在香港举行全球华人的聚集。日子决定了之后,才发现聚集的第一日恰巧是犹太历的五旬节。走在“回家”的旅程中,会发现很多奇妙的“恰巧”,每每让人惊讶,但也有许多困惑叫人踌躇不前。

“回家”是让人感到困惑的运动。起初我以为明白是怎样的一回事,但听见领袖团队每个成员都在台上说,他们参与了好几年也不明白,前一两年才明白,原来许多人来了也不明白,那么我到底是否真的明白?真令人困惑。这个运动从开始至今,还没有建立系统性的立论著作,只有零散的讲道录音,及至去年戴冕恩牧师写成一本描述性的著作《神国历奇》,才整合了过往的经验,并广泛传递运动的意念,让华人从有迹可寻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回家”的意义。然而,对许多人来说,特别是对活动流程要掌握妥当的香港人,“回家”仍然是摸不著头脑的“宗教活动”──没有特定主题和讲员,有时候在聚会开始前十分钟才领受到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情。

“回家”与末世华人的命定紧紧相连,但本文不谈这方面,只是从自身的观察出发,理解一些人对“回家”的困惑。

领袖团队成员差不多在每场公开的聚集中,都强调他们不是在搞聚会,请不要模仿他们在自己的教会里搞更多的聚会,因为重点不在形式上,而是在心灵的追求上。什么是宗教活动?什么是心灵的信仰?

曾经在一次访问中,一个教会职员告诉我如何在教会成功推动会众参与关怀社区的活动,秘诀很简单,就是将活动安放在教会全年行事历上;他解释说,在台上大声呼吁、传递异象、报告社区需要,回应不大,但只要在行事历上列出活动,人们才感到自己要参与其中,有当履行的责任,好像脑里有个无形的框框,放在里面的才是自己的责任,完成了一个活动就感到满足。

宗教化的表现之一就是为自己划出一条界线,可行或不可行,应该或不应该,参与或不参与,有了界线就分得一清二楚,但没有心灵的运作,长此下去,对外面的呼求听而不闻,只会按照已有的界线尽自己的责任。可是当人对神的声音也失去感应的能力时,就是可悲的宗教生活开始了。界线给人安全感,就好像有些人从不关注自己与神的关系如何,只执著于得救上天堂的资格如何,有了凭据,就心满意足,但天父的心意如何?我爱耶稣吗?我每天跟随圣灵而行?这些不能用界线就分得清楚的领域,他们从不敢踏进去。

对于将宗教活动等同信仰的人,或是在信仰的领域中设界线的人,“回家”会让他们感到困惑。但真正的信仰是自由的信仰,不是世俗社会所宣扬的放任的自由,而是在基督里的自由,是在心灵行割礼,作为分别为圣的记号。越过形式,越过界线,献上心灵和诚实的敬拜,就在“回家”的路上了。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美俄暗示承认“巴勒斯坦国”

18/01/2011 – 13 细罢特月 5771
  继南美国家公开支持巴勒斯坦在以色列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