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回家」的困惑

 

文◎黃少芬

去年5月「華人同心攜手回家」在港舉行,聚集了從各地而來的五千人,以華人居多,但身為東道主的香港人不算太多。一般稱為「回家」的運動,今年6月8至11日再次在香港舉行全球華人的聚集。日子決定了之後,才發現聚集的第一日恰巧是猶太曆的五旬節。走在「回家」的旅程中,會發現很多奇妙的「恰巧」,每每讓人驚訝,但也有許多困惑叫人躊躇不前。

「回家」是讓人感到困惑的運動。起初我以為明白是怎樣的一回事,但聽見領袖團隊每個成員都在台上說,他們參與了好幾年也不明白,前一兩年才明白,原來許多人來了也不明白,那麼我到底是否真的明白?真令人困惑。這個運動從開始至今,還沒有建立系統性的立論著作,只有零散的講道錄音,及至去年戴冕恩牧師寫成一本描述性的著作《神國歷奇》,才整合了過往的經驗,並廣泛傳遞運動的意念,讓華人從有跡可尋的歷史事件中理解「回家」的意義。然而,對許多人來說,特別是對活動流程要掌握妥當的香港人,「回家」仍然是摸不著頭腦的「宗教活動」──沒有特定主題和講員,有時候在聚會開始前十分鐘才領受到說甚麼話、做甚麼事情。

「回家」與末世華人的命定緊緊相連,但本文不談這方面,只是從自身的觀察出發,理解一些人對「回家」的困惑。

領袖團隊成員差不多在每場公開的聚集中,都強調他們不是在搞聚會,請不要模仿他們在自己的教會裡搞更多的聚會,因為重點不在形式上,而是在心靈的追求上。甚麼是宗教活動?甚麼是心靈的信仰?

曾經在一次訪問中,一個教會職員告訴我如何在教會成功推動會眾參與關懷社區的活動,秘訣很簡單,就是將活動安放在教會全年行事歷上;他解釋說,在台上大聲呼籲、傳遞異象、報告社區需要,回應不大,但只要在行事歷上列出活動,人們才感到自己要參與其中,有當履行的責任,好像腦裡有個無形的框框,放在裡面的才是自己的責任,完成了一個活動就感到滿足。

宗教化的表現之一就是為自己劃出一條界線,可行或不可行,應該或不應該,參與或不參與,有了界線就分得一清二楚,但沒有心靈的運作,長此下去,對外面的呼求聽而不聞,只會按照已有的界線盡自己的責任。可是當人對神的聲音也失去感應的能力時,就是可悲的宗教生活開始了。界線給人安全感,就好像有些人從不關注自己與神的關係如何,只執著於得救上天堂的資格如何,有了憑據,就心滿意足,但天父的心意如何?我愛耶穌嗎?我每天跟隨聖靈而行?這些不能用界線就分得清楚的領域,他們從不敢踏進去。

對於將宗教活動等同信仰的人,或是在信仰的領域中設界線的人,「回家」會讓他們感到困惑。但真正的信仰是自由的信仰,不是世俗社會所宣揚的放任的自由,而是在基督裡的自由,是在心靈行割禮,作為分別為聖的記號。越過形式,越過界線,獻上心靈和誠實的敬拜,就在「回家」的路上了。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美俄暗示承認「巴勒斯坦國」

18/01/2011 – 13 細罷特月 5771
  繼南美國家公開支持巴勒斯坦在以色列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