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去,活不来

 

死不去,活不来

文/澍雯

北京的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向上天献祭的地方。

最近我到北京旅游,在艳阳高照的上午,绕着天坛祈年殿走时,心里冒出一个问题︰“你明白什么是献祭吗?”我虽然天真,但不致于认为神想考考我历史常识,那必然是关乎生命的献祭。信主这么多年,自然反应是念出罗马书十二章的经文︰“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但多年的人生经验告诉我,轻率的回答会错失受教的机会,于是我沉默不语。

人闭上嘴巴,真理的门就慢慢打开。

我在北京买了一本讲心智成熟的畅销书。作者从多年的心理辅导经验中,体会到现代人普遍有一个难阻心智成熟的障碍──逃避痛苦。心理健康的人勇于面对痛苦,于是能跨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而作者指出,这个过程犹如死亡,因为放弃的是自我,包括那个“正常”的我,放弃了,才会承认我的“不正常”,从而认真面对问题。

有些人虽一把年纪,但心智停留在十岁的时期,遇上风浪,内心的孩子就走出来;细心观察,这些人一般有严重的逃避倾向,总是选择轻易走的路,而不会为将来的奖赏轻看现在的痛苦。死亡带有痛苦的意味,逃避和恐惧是人之常情。保罗说,我们是从死里复活的人;但在复活之先,必须经过死亡,埋葬了,才有新生的样式。回避痛苦,新生命就出不了来。

在基督教精神濒临衰竭的美国,积极思考、喜乐文化、正面能量等理论大量引入宗教 场,错不在于积极、喜乐、正面,我的担忧是,努力的背后是否有逃避痛苦的心态?人需要的是麻醉痛苦的宗教软性毒品,抑是痛悔忧伤的灵?美善的都是从天上而来,然而未经过死亡就不会有复活的荣耀。上层看来多美好,但下层建筑不是祭坛,而是人文思想,最终的结局仍是死亡,而不是复活。可惜教会文化忽略勇气的价值,大家都不忍心把自我杀掉,没勇气走上祭坛。

潘霍华说︰“当基督呼召一个人, 是召他来为 死。”他见证了他所信的道。

北京的天坛有一个展馆,用图片展示古代献祭程序。中国皇帝也是在祭坛上焚烧牛犊。献祭之先,必有死亡,是身体的死亡,是一去不回头的决绝,没什么为自己保留,只是全然接受不是自己栽种的新生命。保罗说,身体的献祭是事奉。中国人的事奉是忙过不停,总要完成工作,总要有效果,总要向人交待,总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但献祭的事奉是死去,每天死去一部分。即使我们多么不愿死去,但无可否认,只有死而复活的生命才有影响力。

旅伴在北京的一个祷告之家流泪了,原来她在问神︰“我可以为你献上什么?”她已是传道人了,仍在求问可以奉献什么。她不是一星期工作七天的那种劳苦神仆,也不是在讲台上发预言的信心伟人,但她永不遏止奉献自己的生命令我产生羡慕。生命在影响生命。

(在北京之行后,以色列一群醉心重建圣殿的犹太人在7月30日开始建造祭坛,按犹太教,他们还是要为赎罪去献祭。)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马健明︰启发课程可跟进全民召命

06/08/2009 – 16 埃波月 5769
  马健明︰启发课程可跟进全民召命 【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