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不去,活不來

 

死不去,活不來

文/澍雯

北京的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向上天獻祭的地方。

最近我到北京旅遊,在艷陽高照的上午,繞著天壇祈年殿走時,心裡冒出一個問題︰「你明白甚麼是獻祭嗎?」我雖然天真,但不致於認為神想考考我歷史常識,那必然是關乎生命的獻祭。信主這麼多年,自然反應是念出羅馬書十二章的經文︰「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但多年的人生經驗告訴我,輕率的回答會錯失受教的機會,於是我沈默不語。

人閉上嘴巴,真理的門就慢慢打開。

我在北京買了一本講心智成熟的暢銷書。作者從多年的心理輔導經驗中,體會到現代人普遍有一個難阻心智成熟的障礙──逃避痛苦。心理健康的人勇於面對痛苦,於是能跨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而作者指出,這個過程猶如死亡,因為放棄的是自我,包括那個「正常」的我,放棄了,才會承認我的「不正常」,從而認真面對問題。

有些人雖一把年紀,但心智停留在十歲的時期,遇上風浪,內心的孩子就走出來;細心觀察,這些人一般有嚴重的逃避傾向,總是選擇輕易走的路,而不會為將來的獎賞輕看現在的痛苦。死亡帶有痛苦的意味,逃避和恐懼是人之常情。保羅說,我們是從死裡復活的人;但在復活之先,必須經過死亡,埋葬了,才有新生的樣式。迴避痛苦,新生命就出不了來。

在基督教精神瀕臨衰竭的美國,積極思考、喜樂文化、正面能量等理論大量引入宗教 場,錯不在於積極、喜樂、正面,我的擔憂是,努力的背後是否有逃避痛苦的心態?人需要的是麻醉痛苦的宗教軟性毒品,抑是痛悔憂傷的靈?美善的都是從天上而來,然而未經過死亡就不會有復活的榮耀。上層看來多美好,但下層建築不是祭壇,而是人文思想,最終的結局仍是死亡,而不是復活。可惜教會文化忽略勇氣的價值,大家都不忍心把自我殺掉,沒勇氣走上祭壇。

潘霍華說︰「當基督呼召一個人, 是召他來為 死。」他見證了他所信的道。

北京的天壇有一個展館,用圖片展示古代獻祭程序。中國皇帝也是在祭壇上焚燒牛犢。獻祭之先,必有死亡,是身體的死亡,是一去不回頭的決絕,沒甚麼為自己保留,只是全然接受不是自己栽種的新生命。保羅說,身體的獻祭是事奉。中國人的事奉是忙過不停,總要完成工作,總要有效果,總要向人交待,總要證明自己的價值。但獻祭的事奉是死去,每天死去一部分。即使我們多麼不願死去,但無可否認,只有死而復活的生命才有影響力。

旅伴在北京的一個禱告之家流淚了,原來她在問神︰「我可以為你獻上甚麼?」她已是傳道人了,仍在求問可以奉獻甚麼。她不是一星期工作七天的那種勞苦神僕,也不是在講台上發預言的信心偉人,但她永不遏止奉獻自己的生命令我產生羨慕。生命在影響生命。

(在北京之行後,以色列一群醉心重建聖殿的猶太人在7月30日開始建造祭壇,按猶太教,他們還是要為贖罪去獻祭。)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馬健明︰啟發課程可跟進全民召命

06/08/2009 – 16 埃波月 5769
  馬健明︰啟發課程可跟進全民召命 【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