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有道德良知的传媒人

 

文/图︰黄少芬

访问梁伟贤教授,战战兢兢的,因为曾受教于他,因为他说过香港记者专业水平低,原因之一是懒惰,我一直牢牢记住这番话。今年退休后,他将去美国读书,专心研究传播和信仰的整合。真的,身教胜于言教,好学不倦,坚持信念,他留下给我们的,是一位基督徒知识分子在世俗洪流中逆流而上的典范。

大约在七八年前,香港浸信会神学院传播学系开设一连两个学期的传播理论课程,请了中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梁伟贤教授任教。学了什么理论?我忘记了大半,但记忆犹新的是他在课堂上问的一连串问题,其中有“将圣经的说话传播出去,一发出,就一定有果效吗?”另外,他给我们的两项功课也是难以忘记,一是基于一段经文分析传播技巧,二是找来牧师的一篇讲章,然后评论传播技巧。后来牧师听见我做了这种事,当场哑口无言,一个黄毛丫头竟大胆“评道”!

梁教授致力研究信仰与传播的整合,热情一直没有褪去。今年四月,他在Veritas Fellowship的讲座上,又谈论到这方面的心得,让我重温了遗忘已久的传播知识。他没有抽离圣经来谈传播,一开始就从神的启示、耶稣的道成肉身、保罗的巡回布道,描述传播的过程。

基督教价值观与新闻伦理

其实在很久以前,梁教授已经着手研究如何整合信仰与传播,其中一方面是将基督教伦理的价值观套用在新闻传播上。

今年香港发生陈冠希事件之时,梁教授很气愤,觉得这实际上是集体偷窥,公开集体羞辱别人。他随即在新闻伦理课堂上引发学生讨论,又是一连串问题,“性行为是否需要有爱的基础?”“观看别人的性行为,有什么问题?”讨论涉及性道德和公众伦理,进一步引领学生思考的是,传媒如何报道?是否将自己的利益建筑在别人的羞辱上?买刊物的人呢,是否有羞辱别人的权利?学生讨论问题时,对道德伦理有更深入的探索。

说起教育,他感慨现时教育制度没有好好引导学生。在一个学期结束前,他留意到有一个从内地来的学生失踪了,打电话也查不出下落,最后找到了,他原来回到家乡北京。“我无法忘记他这样说,我在大学里迷失了,不知怎么做好。”人如迷羊一样,教育就是要领人走正路嘛。

杰出教学表现

梁教授在学院负责的“专业伦理与传媒伦理”,功课的艰钜吓倒了不少学生,但因为是第一年的必修课,不可不读,大家惟有战战兢兢的来上课。赶功课时,桌上满是变态谋杀的报道和照片,有人甚至这样描述赶功课的日子,“两晚通宵”,“七夜难眠”,“不眠”,“通宵达旦”。不断对传媒道德作反思,错了什么,可以做得更好?经过批评和讨论,道德触觉敏锐了不少。在学期结束时,学生感到很大的满足。有一位学生表示,如何细致分析一件事,综合分析,作出结论,这都是终身受用的技巧。

现今传媒道德操守似乎每下愈况,谁肯力挽狂澜?还是老生常谈的一句,由教育开始,有社会良知的传媒工作者,才能为传媒生态种下健康的幼苗。香港传媒还未至于道德破产的地步,实在有赖坚守道德立场的传播学教育者,梁教授是其中一员。事实上,他的努力受到校方的赞赏,曾获颁赠2000年度校长模范教学奖,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表扬杰出教学表现的奖项。

专一做一件事

“在任何岗位都可以为主做见证,尽力去做,持之以恒,一定会成功。”梁教授的语气非常坚定。现年60多岁,他说自己还有10至15年的活跃日子,首先用两三年时间预备自己,之后的13年向着一个清晰目标,专一做一件事,就必然有所成。那么他会做什么呢?

“过去10年来,我一直问神,你想我做什么?现在仍然开放,让神带领我,但重点会是研究基督教传播如何可以更有效,特别是应用在传福音上,我觉得很有意思。”

退休之后,他会到美国修读跨文化研究,大概是半年读书,半年回港,继续在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信会神学院执教鞭。还有点力量,还有机会,他仍然会全力投入信仰与传播的整合研究,这不就是基督徒知识分子的坚毅精神吗?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瑞士欲阻穆斯林建祷告塔

16/07/2008 – 13 搭模斯月 5768
  【编译黄约书亚/onenews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