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有道德良知的傳媒人

 

文/圖︰黃少芬

訪問梁偉賢教授,戰戰兢兢的,因為曾受教於他,因為他說過香港記者專業水平低,原因之一是懶惰,我一直牢牢記住這番話。今年退休後,他將去美國讀書,專心研究傳播和信仰的整合。真的,身教勝於言教,好學不倦,堅持信念,他留下給我們的,是一位基督徒知識分子在世俗洪流中逆流而上的典範。

大約在七八年前,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傳播學系開設一連兩個學期的傳播理論課程,請了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梁偉賢教授任教。學了甚麼理論?我忘記了大半,但記憶猶新的是他在課堂上問的一連串問題,其中有「將聖經的說話傳播出去,一發出,就一定有果效嗎?」另外,他給我們的兩項功課也是難以忘記,一是基於一段經文分析傳播技巧,二是找來牧師的一篇講章,然後評論傳播技巧。後來牧師聽見我做了這種事,當場啞口無言,一個黃毛丫頭竟大膽「評道」!

梁教授致力研究信仰與傳播的整合,熱情一直沒有褪去。今年四月,他在Veritas Fellowship的講座上,又談論到這方面的心得,讓我重溫了遺忘已久的傳播知識。他沒有抽離聖經來談傳播,一開始就從神的啟示、耶穌的道成肉身、保羅的巡迴布道,描述傳播的過程。

基督教價值觀與新聞倫理

其實在很久以前,梁教授已經著手研究如何整合信仰與傳播,其中一方面是將基督教倫理的價值觀套用在新聞傳播上。

今年香港發生陳冠希事件之時,梁教授很氣憤,覺得這實際上是集體偷窺,公開集體羞辱別人。他隨即在新聞倫理課堂上引發學生討論,又是一連串問題,「性行為是否需要有愛的基礎?」「觀看別人的性行為,有甚麼問題?」討論涉及性道德和公眾倫理,進一步引領學生思考的是,傳媒如何報道?是否將自己的利益建築在別人的羞辱上?買刊物的人呢,是否有羞辱別人的權利?學生討論問題時,對道德倫理有更深入的探索。

說起教育,他感慨現時教育制度沒有好好引導學生。在一個學期結束前,他留意到有一個從內地來的學生失蹤了,打電話也查不出下落,最後找到了,他原來回到家鄉北京。「我無法忘記他這樣說,我在大學裡迷失了,不知怎麼做好。」人如迷羊一樣,教育就是要領人走正路嘛。

傑出教學表現

梁教授在學院負責的「專業倫理與傳媒倫理」,功課的艱鉅嚇倒了不少學生,但因為是第一年的必修課,不可不讀,大家惟有戰戰兢兢的來上課。趕功課時,桌上滿是變態謀殺的報道和照片,有人甚至這樣描述趕功課的日子,「兩晚通宵」,「七夜難眠」,「不眠」,「通宵達旦」。不斷對傳媒道德作反思,錯了甚麼,可以做得更好?經過批評和討論,道德觸覺敏銳了不少。在學期結束時,學生感到很大的滿足。有一位學生表示,如何細緻分析一件事,綜合分析,作出結論,這都是終身受用的技巧。

現今傳媒道德操守似乎每下愈況,誰肯力挽狂瀾?還是老生常談的一句,由教育開始,有社會良知的傳媒工作者,才能為傳媒生態種下健康的幼苗。香港傳媒還未至於道德破產的地步,實在有賴堅守道德立場的傳播學教育者,梁教授是其中一員。事實上,他的努力受到校方的讚賞,曾獲頒贈2000年度校長模範教學獎,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表揚傑出教學表現的獎項。

專一做一件事

「在任何崗位都可以為主做見證,盡力去做,持之以恆,一定會成功。」梁教授的語氣非常堅定。現年60多歲,他說自己還有10至15年的活躍日子,首先用兩三年時間預備自己,之後的13年向著一個清晰目標,專一做一件事,就必然有所成。那麼他會做甚麼呢?

「過去10年來,我一直問神,你想我做甚麼?現在仍然開放,讓神帶領我,但重點會是研究基督教傳播如何可以更有效,特別是應用在傳福音上,我覺得很有意思。」

退休之後,他會到美國修讀跨文化研究,大概是半年讀書,半年回港,繼續在中文大學和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執教鞭。還有點力量,還有機會,他仍然會全力投入信仰與傳播的整合研究,這不就是基督徒知識分子的堅毅精神嗎?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瑞士欲阻穆斯林建禱告塔

16/07/2008 – 13 搭模斯月 5768
  【編譯黃約書亞/onenews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