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希与沈殿霞现象


陈冠希
 

今年香港经历了一个严寒的冬天,在寒流吹袭下,娱乐圈闹得热烘烘,先是陈冠希的欲照风波,继而是沈殿霞患病去世的消息。这两则新闻在传媒广泛报道下,成为港人茶余饭后热烈谈论的话题。

欲照如日记不容置喙?
陈冠希在记者招待会上道歉,宣布退出香港娱乐圈。在道歉声明中,他承认他的所作所为,为青年人立下了坏榜样。他的道歉虽来得迟,但总算是道歉,并且承担了社会责任。社会对欲照事件,主要环绕在法律问题上,有网民发动示威,抗议警方选择性执法。至于欲照的道德问题,却甚少听到谴责的声音。有人将陈冠希所拍成千上万的欲照比作私人日记,不慎外 ,更认为别人看到之后,不应对人家的日记说三道四;按照这个逻辑来看,欲照是陈冠希的私人物品,内容怎样也是他私人的事,外人不容置喙。这种观念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他和欲照的女主角们都是公众人物。当然,公众人物也有私隐权,但社会却有知情权,所以私隐的界线有时很难清楚界定。陈冠希认识到自己是公众人物,他拍这些欲照是为青年人立下了坏榜样,所以他要负责任,退出娱乐圈。

陈冠希和众多女孩子交欢,究竟对青年人传递什么信息?第一,可以和许多人发生性关系。第二,普通朋友也可以上床,不一定是付托终生的那一位。第三,人表里不一是可以接纳的,所以即使阿娇纯情的背后原来是不纯情,但都可以继续支持。心智成熟度不同的人,对事情就有不同的解读。自己崇拜的偶像可以这样偷情,青年人就很容易放松自己的道德界线,做出越轨行为而又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虚假的电影剧情尚且有人模仿,何况真实版的桃色事情,岂不更易令人有样学样吗!

破裂婚姻后遗症
如果欲照比作是私人日记,郑少秋与沈殿霞及欣宜的家事是否是另一本日记呢?3月2日在红馆举行的沈殿霞追思会上,有人不认为是私人日记,就公开质问郑少秋,将追思会变成公审会,郑少秋要为到对他的控诉,上台答辩。这不是预先安排好的演戏,而是现实生活的恩恩怨怨。郑少秋一面解释,一面要承受台下的嘘声,这是做公众人物要承受的压力,也说明破裂婚姻是有后遗症的,须一生一世承受后果。

提防将人神话化或妖魔化
香港市民怀念沈殿霞,并非因她的演艺事业有什么超人一等的成就,而是她的个性和单亲的角色。她离婚的遭遇和跟欣宜母女情深的关系,博取了观众的同情,以致观众认同了她的人生观,欣赏她的乐观及积极心态。这里要评论的是沈殿霞现象,而非她本人。在这现象中,沈殿霞已成为了公众的典范人物(model example)及见解领袖(opinion leader);沈殿霞的“金石良言”重复播放,观众接受访问时也称许她的个性和引述她的说话。她俨然成为优美品格的化身,婚变悲剧中的烈士。

戏剧中的角色性格黑白分明,忠角完全良善,奸角完全邪恶。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优点及缺点,但我们很容易将人神话化或妖魔化。神话化的人,我们力捧他们的优点,放过他们的缺点;妖魔化的人,我们夸大他们的缺点,无视他们的优点;然而这都是过于简单的偏颇看法。圣经毫不避讳地将个中人物的优点和缺点公诸于世,目的是要传达神从不放弃人的信息。人即使恶贯满盈,但神仍会施行救赎,帮助人追求成圣。保罗教导我们要看自己合乎中道,我们原是神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我们不要被世界这种神话化和妖魔化二分法模糊了基督徒该有的观点。

福音总是人的盼望
陈冠希和欲照中的女士们代表了这一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要把他们妖魔化,他们需要的是怜悯、是回头的机会。只要他们仍然在世,就仍然有机会信耶稣,这是大家需要代祷的事。沈殿霞已错失了信主的机会,曾有一位台湾艺人(现已是牧师)前年路过香港,想向沈殿霞传福音,但苦无联系机会。求主在演艺圈坚固所有信主的艺人,叫他们刚强壮胆,好好为主作见证;也求主兴起更多“乔宏”,在影视界高举主的名,一面演戏,一面传福音,得着圈内、圈外的人。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从追龙到屠龙

04/03/2008 – 27 亚达月I 5768
  最近公演的话剧《追龙》,内容讲述潘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