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不只是“安全性行为教育”

【本报讯】近期调查指有不少青少年接受在节日时发生一夜情,加上近期有关少女掷婴下楼、学校撕掉性教育课文的报道,令人想起青少年的性教育实在欠缺。有见及此,成立于2006年的维护生命及家庭网络,于2007年12月22日假湾仔香港小童群益会举办“从‘平安夜、失身夜’看青少年性教育”公开讲座。经过近两小时的交流,无论学者、青少年工作者及家长均认为性教育不应只是“安全性行为教育”,更是生命教育,令青少年感受到被爱,建立自重的价值观更为重要。

法住文化中心主任陈可勇博士强调青少年要学懂自爱及自重,青少年的性问题与传媒、家长有莫大关系,“青少年不介意一夜情、一时情,是因为社会崇尚自由、人权,丈夫认为自己去哪里,妻子无权管制;而消费文化顺要从客人口味,青少年在吹捧,纵坏的情况下,亦崇尚自由放纵。”家庭为本负责人朱志江则指,要避免青少年失身并无“特效药”,家长应学懂“付出更多,牺牲更多,而不是只说不做”。家长不应只看子女的缺点,要懂得赞赏,才能令子女在家庭感受到爱。

青少年爱滋教育中心创办人程翠云指出,青少年“他们只是渴望被爱、有成功感,但他们在家里找不到认同,便透过拍拖、性来慰解寂寞。”她曾接触不少青少年,他们坦言不怕被骂,但父母“发表伟论”前,“究竟有没有打算先聆听他们的心底话呢?”。她认为“即使父母只是摸摸子女的头,替他们盖被,已令他们感动不已。”

近期报章不少评论认为需在学校举办更多安全性教育课程,爱与生命工作室创办人李凤珊小姐质疑“安全套是否真的安全?”。她引述控制生育权威《避孕科技》(Contraceptive Technology)指出安全套的使用失败率为15%。即使有伴侣十年来每次性行为皆使用安全套,累积的“怀孕机率亦高达八成”。

当中原因包括安全套的松脱、破损、运送时的温差,及使用者受到酒精或精神疲竭影响等。据统计,青少年除了有更高机率在使用安全套下怀孕外,美国每年的性病感染个案,其中一半为25岁以下的青少年。她补充“有不少常见性病如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淋病及阴虱等皆可经皮肤接触传染,安全套亦保护不到”。所以,我们要反省单单推广使用安全套是否足够?

李凤珊提出乌干达推行的ABC计划(A=Abstinence婚前贞洁;B=Be Faithful对伴侣忠贞;C=Condom Use使用避孕套),积极推广贞洁及忠诚,而不强调推广安全套,令爱滋病感染个案于1991-2001年间减低了三分之二。

程翠云认同此计划,并指性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教导青少年认识安全套其实只是性教育的小部份,青少年更想知道的是如何得到爱。生命伦理教育及安全性行为其实可并驾齐驱,同时亦要灌输两性平等教育,让女孩懂得说不,知道即使拒绝男朋友而导致分手的话,她们亦不会失去自我价值。”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贝娜齐尔听到福音的一次机遇

09/01/2008 – 2 细罢特月 5768
  【编译Ring Low/ass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