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城轻谈为父之道


梁燕城与家人
 

1970年梁燕城与妈妈
 
 
 
 
 

黄少芬

亲子关系由沟通开始

梁燕城讲文化哲理,人人听得津津有味,艰深的哲理从他的嘴巴吐出来,毫无半点枯燥的味道。这位讲故事的能手道出成功的秘诀,就是用图像方式讲道理。他以前做了一个测试,发现自己的思考模式主要是图像思维。其实,他的育儿方式也显露这种思考倾向。别以为他的儿女从小就给灌输中西哲学伟论,他的家庭教育是跟儿女一同看电影,并且谈天说地,乐也融融。

香港的家庭很多有沟通的问题,父母和子女话不投机,说半句话也欠多。梁博士认为原因是中国文化有父权意识,父母亲用权威压倒子女,要他们乖乖听话。其实子女不是父母拥有的产业,他们不过是神托付给父母的,每个却是独立自主的人。梁博士让儿女选择自己的路,不勉强,不施压。面对冲突时,他仍要与子女保持交流。

用电影培育子女成材

梁博士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女还小的时候,他已经有一套教育理念︰培训儿女成为有文化、理性和道德的人。早期教育不是什么智能游戏或之乎者也的道理,而是古典音乐。他解释说,贝多芬和巴哈的音乐与流行音乐截然不同,那些传统音乐蕴含音乐家的崇高性情,这能感染听音乐的人。他又带儿女去看芭蕾舞,欣赏名画,透过艺术锻炼听觉和视觉。

儿女到了小学时期,他就讲历史故事,还找来许多历史纪实录像片,从古希腊到近代的鸦片战争。儿女自小受文化素养的培育,又认识历史,这样就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致受潮流文化的影响。当然,梁博士在家里也灌输宗教教育,讲耶稣的故事,也播放不少描述耶稣的电影。另外,圣人的传记故事也是他们一家人所喜爱的。

梁博士回忆说,女儿少年时很反叛,但他努力维持双方的对话,找时间与她聊天,又带她同去欧洲,让她目睹爸爸的布道事奉,并认识神的工作。女儿在十八、十九岁时回转,最近成家立室。以前的男朋友都不好,但现在嫁了个牧师。她正在神学院进修,打算将来宣教。有一次她完成中国的旅程,就写了一张卡给他,表示愿意走父亲的路,就是爱中国,又服侍中国人。梁博士感到欣慰的是,女儿终于明白他的中国心了。

天父弥补缺憾的父亲形象

其实,这位开明的父亲以前走过的却是一条艰辛的路。

梁博士在中产家庭长大,父母亲也是知识分子,而且礼拜日上教堂,这应当是幸福的家庭。但好景不常,他十岁那年,爸爸患了精神病,觉得有人想害他,于是不做工,也不踏出家门,甚至禁止子女出外。爸爸常常自言自语,烟不离手,他的恐惧和愤怒破坏了家庭。

那时候,梁博士的幼小心灵出现了两个想法,一是誓言不会像爸爸一样,二是要努力读书,因为觉得妈妈受了许多苦。从十三岁时开始,对庄子和佛学的哲理着迷,后来还打坐,当时心灵单纯,思想不复杂,很快就接触到宇宙的力量。但他也领悟出,万物必然有爱的根源,而爱必然是有位格的。在大学时,认识了基督徒,发现他们有喜乐和爱,于是在基督教寻找通向上帝的路,后来决志信主。

虽然地上的父亲是废人,但天父是完全的,可以弥补失去父亲形象的缺憾。在结婚时,他誓言要做一个好丈夫,不只是单有钟情的感觉,而是要在灵性的基础上建立这段关系,一生都不变心。他决意向妻子委身,以此实践向神的委身。

女儿出生时,他跪下祈祷,决意要把她奉献给神,他自己也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后来,神又赐给他一个儿子。

异梦中重遇父亲

爸爸离世之后,梁博士一直为爸爸得救的事久久不能释怀。虽然爸爸说自己是基督徒,又去教堂,但他知道爸爸是为了追求妈妈才认信,那时候他们一家人去的教堂对耶稣的救恩苹字不提。爸爸病发后,言论又有点反基督教的意味。

1994年,他在耶路撒冷做了一个异梦,情景非常逼真,不像一般的梦。他梦见美丽的新天新地,在草地上有一家小屋,他的爸爸就坐在里面,一幅安舒泰然的样子。他醒过来,就问神,爸爸得救了吗?神跟他说,只需要像芥菜种子般的信心,就能得救!从此他就释怀了。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煮字为祭︰福音公厕

05/06/2007 – 19 西弯月 5767
  黄少芬 出外远行,我最关注厕所的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