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城輕談為父之道


梁燕城與家人
 

1970年梁燕城與媽媽
 
 
 
 
 

黃少芬

親子關係由溝通開始

梁燕城講文化哲理,人人聽得津津有味,艱深的哲理從他的嘴巴吐出來,毫無半點枯燥的味道。這位講故事的能手道出成功的秘訣,就是用圖像方式講道理。他以前做了一個測試,發現自己的思考模式主要是圖像思維。其實,他的育兒方式也顯露這種思考傾向。別以為他的兒女從小就給灌輸中西哲學偉論,他的家庭教育是跟兒女一同看電影,並且談天說地,樂也融融。

香港的家庭很多有溝通的問題,父母和子女話不投機,說半句話也欠多。梁博士認為原因是中國文化有父權意識,父母親用權威壓倒子女,要他們乖乖聽話。其實子女不是父母擁有的產業,他們不過是神托付給父母的,每個卻是獨立自主的人。梁博士讓兒女選擇自己的路,不勉強,不施壓。面對衝突時,他仍要與子女保持交流。

用電影培育子女成材

梁博士有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女還小的時候,他已經有一套教育理念︰培訓兒女成為有文化、理性和道德的人。早期教育不是甚麼智能遊戲或之乎者也的道理,而是古典音樂。他解釋說,貝多芬和巴哈的音樂與流行音樂截然不同,那些傳統音樂蘊含音樂家的崇高性情,這能感染聽音樂的人。他又帶兒女去看芭蕾舞,欣賞名畫,透過藝術鍛煉聽覺和視覺。

兒女到了小學時期,他就講歷史故事,還找來許多歷史紀實錄像片,從古希臘到近代的鴉片戰爭。兒女自小受文化素養的培育,又認識歷史,這樣就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致受潮流文化的影響。當然,梁博士在家裡也灌輸宗教教育,講耶穌的故事,也播放不少描述耶穌的電影。另外,聖人的傳記故事也是他們一家人所喜愛的。

梁博士回憶說,女兒少年時很反叛,但他努力維持雙方的對話,找時間與她聊天,又帶她同去歐洲,讓她目睹爸爸的布道事奉,並認識神的工作。女兒在十八、十九歲時回轉,最近成家立室。以前的男朋友都不好,但現在嫁了個牧師。她正在神學院進修,打算將來宣教。有一次她完成中國的旅程,就寫了一張卡給他,表示願意走父親的路,就是愛中國,又服侍中國人。梁博士感到欣慰的是,女兒終於明白他的中國心了。

天父彌補缺憾的父親形象

其實,這位開明的父親以前走過的卻是一條艱辛的路。

梁博士在中產家庭長大,父母親也是知識分子,而且禮拜日上教堂,這應當是幸福的家庭。但好景不常,他十歲那年,爸爸患了精神病,覺得有人想害他,於是不做工,也不踏出家門,甚至禁止子女出外。爸爸常常自言自語,煙不離手,他的恐懼和憤怒破壞了家庭。

那時候,梁博士的幼小心靈出現了兩個想法,一是誓言不會像爸爸一樣,二是要努力讀書,因為覺得媽媽受了許多苦。從十三歲時開始,對莊子和佛學的哲理著迷,後來還打坐,當時心靈單純,思想不複雜,很快就接觸到宇宙的力量。但他也領悟出,萬物必然有愛的根源,而愛必然是有位格的。在大學時,認識了基督徒,發現他們有喜樂和愛,於是在基督教尋找通向上帝的路,後來決志信主。

雖然地上的父親是廢人,但天父是完全的,可以彌補失去父親形象的缺憾。在結婚時,他誓言要做一個好丈夫,不只是單有鍾情的感覺,而是要在靈性的基礎上建立這段關係,一生都不變心。他決意向妻子委身,以此實踐向神的委身。

女兒出生時,他跪下祈禱,決意要把她奉獻給神,他自己也要做一個負責任的父親。後來,神又賜給他一個兒子。

異夢中重遇父親

爸爸離世之後,梁博士一直為爸爸得救的事久久不能釋懷。雖然爸爸說自己是基督徒,又去教堂,但他知道爸爸是為了追求媽媽才認信,那時候他們一家人去的教堂對耶穌的救恩蘋字不提。爸爸病發後,言論又有點反基督教的意味。

1994年,他在耶路撒冷做了一個異夢,情景非常逼真,不像一般的夢。他夢見美麗的新天新地,在草地上有一家小屋,他的爸爸就坐在裡面,一幅安舒泰然的樣子。他醒過來,就問神,爸爸得救了嗎?神跟他說,只需要像芥菜種子般的信心,就能得救!從此他就釋懷了。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Next Post

煮字為祭︰福音公廁

05/06/2007 – 19 西彎月 5767
  黃少芬 出外遠行,我最關注廁所的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