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术界传道作家巨人斯托德荣休

 
 

文/Michael Ireland
译/潘雅仪

四月便年满86岁的斯托德牧师(Rev Dr John Stott)较早前向各界宣布,他将会于七月完成英国凯锡克会议(Keswick Convention)之后,便会正式退出公开事奉的行列。

新闻稿指出,斯托德将会离开居住了超过三十年的伦敦Bridford Mews寓所,迁往英国南部一个退休神职人员聚居的社区,那儿会为斯托德提供更完善的生活设施,斯托德深信这是神在现阶段为他预备的供应。

在国际灵风合作伙伴组织(Langham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网页上的简介上指出,创办人斯托德1921年于伦敦出生,父母为Sir Arnold及Lady Stott。他曾就读Rugby School,是该校的男班长,后来考入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法文及神学两科皆名列前茅,被选为高级学者。

后来,斯托德在剑桥大学Ridley Hall接受牧职训练,于1983年获Lambeth学院颁予神学博士学位,亦获英、美、加多家学院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年少寻道信仰起点
斯托德早于1936年英国圣公会受坚信礼,亦于学校担任正式的宗教职务,但他在灵命上却是一池死水。

他曾这样形容当时的光景︰“作为一般的少年人,我留意到自己有两个问题,那时当然不能像现在这么清楚知道是什么一回事。首先,若真有神,那我跟他实在十分疏远。我曾尝试寻找 ,但 似乎被笼罩在一个我不能进入的烟雾中。另外,我是个失败者。我清楚自己是个什么人,我也知道我想成为怎样的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志向远大,意志薄弱…是挫败和疏离感领我来到主面前,还有的是主愿意填补我的需要这个惊人消息。”

1938年二月十三日,纳西牧师(Eric Nash)在斯托德就读的Rugby School基督徒学会上分享讯息,内容引用了彼拉多的提问︰“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他?”

斯托德忆述︰“‘我需要怎样对待耶稣’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完全是一个新奇的想法,因为我以为 已经将一切该做的事办好,我的责任只是默默追从。但纳西牧师却坚决有力地催促我们每一个要作出决定,没有人可以保持中立。我们不是像彼拉多那样脆弱地拒绝 ,就是接受 并跟随 。”

经过与纳西牧师私下倾谈,并思考了一整天之后,斯托德说︰“那天晚上,我作出了一个信心的实验,向主打开了心门。我没有看见天动地摇,甚至没有激动的情绪,祈祷之后便爬上床睡觉去。随后的数星期,甚至数个月之后,我也是不明就里。后来,当我慢慢成长,在我的日记中可以看出我对耶稣基督的救赎及主权有更清楚的理解及更坚定的确据。”

专注母会传道工作
斯托德从小便参加伦敦西区兰肯郡的诸灵堂(All Souls Church, Langham Place),年幼的他总会坐在教堂的楼座,把车票卷折,待女士们走过,便把车票抛在她们的阔边帽子上。多年后,斯托德于1945年正式按立授予牧职,并在诸灵堂担任助理牧师,在1950年更罕有地升任教区牧师。斯托德在1975年担任荣誉教区牧师至今,每一季仍会回去讲道。

担任教区牧师之后,斯托德开始鼓励会友参加每周的传福音训练,除了恒常的教区福音活动及圣公会的晚间祈祷会之外,还发起每月一次的“新来宾崇拜”,并在会友家中为初信者设跟进栽培班。

诸灵堂提供周间午餐崇拜聚会、周间祈祷会及每月一次为病人祈祷的聚会。儿童崇拜及家庭崇拜亦纷纷展开,教会特别于牛津街(Oxford Street)的商户群体中派驻教牧,并设立诸灵堂俱乐部成为基督教社区中心。斯托德十分重视探访教区居民,他甚至曾睡在街头,体会流浪者的生活。

诸灵堂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期间大幅增长,而斯托德亦不断呼吁会友不要排斥其他福音派教会。正如他其中一位师傅¯剑桥三一教会的查理西面牧师(Charles Simeon)一样,斯托德拒绝了好些晋升的邀请,始终留守在同一间教会服侍。这位睿智、热衷祷告及关怀的牧者,有着超乎常人的记忆力,能把名字及事件记牢,对很多人来说,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贡献。

斯托德刚开始授职事奉时,福音派人士对圣公会的等级制度只有很轻微的影响力,斯托德透过个人的行动(例如重整Eclectic Society),致力提升年轻福音派牧者的眼界及士气。Eclectic Society由最初的廿二名会员发展到六十年代中期吸引了超过一千名会员,这学会后来发展出多个倡议,包括于1967年及1977年举行,由斯托德主持的两次国际福音派圣公会大会。

强调积极学术研究
斯托德一直对部份基督徒的反学术主义表示惋惜,他强调进行学术研究的需要,就是要“将古老的圣经与现代世界连上关系”。因此,他于1982年创办了伦敦当代基督教学院(The London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Christianity),“为爱思考的信徒提供有关信仰、生命及使命的训练”。斯托德出任第一届主任,在1986年起,一直担任院长。

斯托德认为“整合”和“渗透”是他思想中的关键语。“若可以笼统来说的话,我认为福音派基督徒一直都没有整合起来,我们有一个倾向,就是将生命中的某些部份排除在耶稣的主权之外,那可能是我们的生意、工作或是我们的政治立场。在学院看来,这种整合是必需要的。继而就是让这些经过整合的信徒,渗透入属世的生活中,传递一个整合的福音。”

1970年,Michael Baughen接任为诸灵堂的牧师,容让斯托德周游列国。自此之后,斯托德每年有三个月会应邀到国外讲道,另外再有三个月会到威尔斯的小屋The Hookses退修及写作。他恒常地到访美国,在北美福音派信徒之中有很高的声望,曾六度应邀出席美国校园团契三年一度的Urbana Missionary Convention,担任大会讲员。

由于斯托德在1952年至1977年间,在英国、美国、澳洲、新西兰、非洲及亚洲超过五十间大学中推动福音工作,大大加强他与世界学生运动的联系,他于1995年至2003年间,出任国际学生福音团契的副会长。

国际影响无远弗届
斯托德的著作可以说是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他的作品一向以清晰、平衡、以圣经为本及慎密见称。斯托德的写作生涯始于1954年,当时他被委派撰写伦敦主教的周年大斋期手册。五十多年后,他已撰写了超过四十本书籍,过百篇文章及其他基督教文献。

斯托德最著名的作品《真理的寻索》(Basic Christianity)出版了超过六十种语文译本,销量超过二百万册。其他作品包括《当代基督十架》(The Cross of Christ)、《认识圣经》(Understanding the Bible) 、《当代基督门徒》(The Contemporary Christian)、《认识福音派信仰》(Evangelical Truth)、《当代基督教与社会》(Issues Facing Christians Today)、《无与伦比的基督》(The Incomparable Christ)、《圣经信息》(The Bible Speaks Today)系列中的八部新约释经著作及最近的Why I Am a Christian。Timothy Dudley-Smith更于1995年为斯托德出版了完整的作品集。

余暇钟情观鸟摄影
斯托德除了事工上努力不懈之外,对于他的嗜好亦带着相当的热情。从小便喜欢观鸟及摄影的斯托德,每次出门都必会带备望远镜及照相机。全球九千种雀鸟中,他便见过约2,700种。他于1999年出版了《The Birds Our Teachers》一书,更亲自拍摄插图,借此鼓励所有信徒培养一门有关自然历史的兴趣。他亦是1983年开始的A Rocha: Christians in Conservation的忠实支持者。

葛培理称斯托德为“今日最受敬重的神职人员”,而鲍乐基(John Pollock)则形容他为“仍然生效的世界福音派神学领袖”。

新闻稿上表示,斯托德将会珍惜你们的祷告,请为他在过度期间所面对的挑战和际遇祈祷。斯托德亦表示,他成立的国际灵风合作伙伴组织(Langham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在他退休后,将如常运作。

(取材自www.assistnews.net)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恢复真我的神学教育

12/05/2007 – 24 以珥月 5767
      “有人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