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弹留痕 福音愈伤


马礼逊
 

二百年前的今天,马礼逊已经启程,正在大西洋的海面上。由于东印度公司的船不肯载他来中国,他就乘船先到美国,再从美国坐船经大西洋和印度洋到中国去。马礼逊并不是第一位把基督教带来中国的人,本报在这几期的第十四页已介绍基督教在马礼逊之前多次进入中国的史实。自从马丁路德改教之后,第一位来中国的新教宣教士就是马礼逊。广义的基督教来华当然不只二百年,但抗罗宗的基督教,或称为更正教和新教,就有二百年了。

马礼逊劳大于功
马礼逊在中国宣教廿七年,带领信主的人寥寥可数,有人认为他是个失败者。但他是进入中国宣教的第一人,一切工作都从零开始,并且环境对他并不友善。在劣境之下,他先后带了蔡高和梁发信主,翻译了圣经,编纂了英华字典,和米怜出版了中国第一份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并创办了英华书院。有这样的成绩,已算了不起,怎能对他苛求呢!

当时的清政府基本上是封国的,外国人难以居留中国。经商的东印度公司尚且进出广州限制多多,何况宣教士更是不能长住。马礼逊唯有成为东印度公司的翻译员,才可较多时间留在广州。他退到澳门也没有好日子过,当地的天主教势力并不欢迎他,他的孤寂可想而知。东印度公司贩卖鸦片入中国,而他又成为该公司的雇员,这或许留下了些污点。但在他有生之年,鸦片战争还未爆发,换句话,基督教进入中国开始之时,并非靠赖船坚炮利的侵略行为。

中国门户靠炮弹打开
然而无可讳言,中国向福音大大开门,是鸦片战争之后。因着不平等条约容许宣教活动,才有大批中国人信主。这不是说帝国主义侵略和不平等条约是对的,但这些不幸的历史,使中国不再封闭,不只向福音开放,也向科技和现代各种思潮开放。

基督教在不平等条约的保障下,在中国广传福音,的确易令人误解教会和帝国主义者的关系。中国百多年被西方侵略,割地赔款,受尽屈辱。直至今天,虽然中国已经强大,但对外国势力一直没有掉以轻心。在这个历史背景之下,加上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跟基督教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基督教会才会在中国饱受坎坷。中国政府不怕基督徒聚会,却提防秘密聚会,以及有外国人介入。政府一直担心有外国势力假借宗教名义来威胁中国,才会处处提防。

华人归主乃中国之福
由于有这个背景,在中国大陆庆祝基督教来中国二百周年是有点不切实际,而当台湾有许多信徒在认同中国的问题上有困难,庆祝的重心就只有澳门和香港了。也由于共产党的史观,常把基督教和帝国主义侵华挂蹉,加上中华文化跟基督教文化的距离,基督教虽在中国二百年了,惜仍未成为主流。但可喜的是,中国已有十分一人口是基督徒了,港澳两地仍享信仰自由,教会比以前更新了,也趋向合一。我们要把握二百周年的机遇,与社会大众一同庆祝,拉近距离,消除误解,让政府放心,叫民众拥抱。我们高举的不是马礼逊,乃是耶稣基督;庆祝的不是教会的事业,乃是福音的大能。愿华人接受福音,借此祝福全世界。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洛奇︰拳王再临》王者的心

06/02/2007 – 18 细罢特月 5767
史泰龙   洛奇   史泰龙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