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宣教 地方智慧

 

本期头版新闻主题是探讨香港华人教会的本地跨越文化事工。香港是华人社会,自开埠以来,除英国人外,也有许多非华裔人士在港居留,当中以印度人居多。近几十年,香港输入许多外籍劳工,其中大部分是菲律宾、印尼、泰国女佣。她们平日在全港家庭中干活,到星期天及公众假期,就空群而出,走在街上,聚于公园,在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中,均看见她们的踪影,听到她们的方言。

外籍劳工 摩肩接踵
香港不少中、上家庭夫妻二人都在外工作,必须雇用这些外籍女佣料理家务。除了公共屋村外,香港每幢住宅大厦,均见她们出出入入。她们与华人生活在一起,跟整个社会有不可割裂的关系。尽管如此,香港却有两个怪现象。第一,在反映社会百态的写实电视剧中,极少见到外籍女佣的角色,电视剧中的女佣角色都是华人,似乎跟现实世界有出入。第二,不是很多香港华人教会做本地的跨文化事工。本报对第一个怪现象不感兴趣,却很想探讨第二个怪现象。

差传事奉 舍近求远
以“怪”字形容第二个现象是因为教会不是没有条件去做跨文化的工作。主观上,香港教会广泛从事差传事奉,少则也有三十年历史,不少教会设立差传部,每年都组织短宣队。然而,一般的现象是舍近求远,努力阐示外国的需要,却少有切实关心本地的外族人。其实神早已把他们带来香港,放在我们身边。他们在本国未必有听福音的机会,或信耶稣的自由,然而在香港却不受限制。可是,“未曾听见 ,怎能信 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罗10:14)南亚裔人士在香港有百多年历史,有多少教会推动事工,带领印度教徒、锡克教徒和穆斯林信主呢?

国际都会 华族本位
香港虽说是国际都会,华洋杂处,但基本上一元性强于多元性,仍然以广东话华人为主流。社会如是,教会也一样,除了少许西化外,仍是以华族本位文化为主。因此一些机构做教会统计和调查时,很少把非华裔教会算进去,也不把少数族裔教会当作香港教会的一分子。当问及香港最大教会是那一间时,甚少人会回答是菲律宾人的Jesus Is Lord Church。他们虽是外籍人,却不是外人。近几年“全城更新”主办的几次大型聚会,都用双语进行,许多外籍信徒也来参加,虽有中外的分别,却能一同敬拜和祷告,实在美好!

善待寄居 接纳异族
香港的非华裔人士有两种,一种是过客寄居的,另一种是落地生根的。前者以女佣居多,工作数年便会离港。后者多为南亚裔人士,是香港的永久居民,不少更能操得流利的广东话,我们不应视他们为外人。他们大部分是异教徒,若不视他们为香港教会的“撒玛利亚”,也应视之为近在眼前的“地极”吧!若香港教会动员信徒服侍本地的外族人,培养对异文化者的爱心和负担,训练做跨越文化的工作,则会更容易产生宣教士,投身在海外的差传事奉。

落区宣教 多元组合
本地跨文化工作比海外宣教要容易做,因为香港的外族人都操流利的英语和广东话。我们至少不须学习异国语言,只要学懂他们的文化便可。有差传负担的教会,不要老是想着每月奉献多少金钱给宣教机构,或是支持某几个宣教士。虽然这都是好事,但弟兄姊妹未必有“贴身”的感受。更积极的做法,是叫弟兄姊妹落区,走进土瓜湾探望南亚人,到九龙城接触泰国人,在中环跟菲佣交谈,入维多利亚公园关心印尼女佣,邀请南亚小朋友加入教会的团契和小组,把教会从一个同种类群体(homogeneous group)变成一个多民族的混合体(heterogeneous group)。跨越文化的事工不再是教会上层少数人士或个别宣教士的专职,也应是全教会弟兄姊妹教会生活的一部分。跨文化宣教不只是一项工作,更应全面推行,使之成为基督徒的生活方式。

远在天边 近在眼前
少数民族往往会受到歧视和欺负,这现象在每一个社会都会发生,香港也不例外。神提醒以色列人,他们在埃及曾作过奴仆,所以要关怀寄居的外族人。神的殿也不是单为以色列人而设,而是万国祷告的殿。安提阿教会是一个多元种族和文化的教会,因而更易发展差传事奉。香港既然是国际都市,香港教会应有全球性的视野(think globally),发展海外宣教;但起点是做好本地(act locally)的布道事工,特别是跨文化事工。从本地事工领略到的智慧,可应用在海外的工场上。愿香港教会能成为列国万民的祝福,让我们跳出本地的唐人街,进入更辽阔的宣教领域。异族文化不一定远在天边,其实早已近在眼前,马其顿的呼声在家门口就可听见了!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阿克萨清真寺官员︰犹太人圣殿曾经存在

28/06/2006 – 2 搭模斯月 5766
  【编译Timothy Chan/W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