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一代的華人吃苦耐勞,工作認真勤勉,這種工作文化在華人教會中亦是一大特色,許多牧者辛勤牧會多年,直到臨近退休,才會考慮尋找合適的接棒人。許多牧者進入退休階段後,因為過去的身分建立在牧會的職事上,退休後對身分的定位感到迷失和恐懼。香港教會應該如何看待牧者退休後的角色轉變?
香港牧者領袖在任現況
根據教新2019年香港教會普查結果,全港華語堂會共1305間,當中有148間堂會沒有堂主任,有217間表示其堂主任是60歲以上。另外有307間表示其堂主任已有退休的計劃。
根據政府統計處8月11日公布最新本港人口統計,在移民潮下,本港淨遷移數字自2019年底起錄得負數,離港人數持續上升。2021年年中至2022年年中的離港人次再創高峰,錄得1997年有紀錄以來最高離港人次,達11.3萬。教新總幹事梁國全傳道指出,移民潮影響了教會原訂的領袖傳承計劃,有教會堂主任和接棒者均選擇離港,最後催化堂會興起第二線領袖,他鼓勵教會要支持年輕同工或女教牧擔任要職。
根據以上數字推測,未來數年,在全港1,305間教會中,將有40%的教會面臨交棒考慮,同時有11%的教會需要尋找合適的牧者領袖。如何選擇和興起合適的接棒人,將是香港教會未來的一大重要議題與挑戰。 |
聖經中關於服事人員供職的論述
對於利未人的服事原則和職能,聖經中並沒有提到退休的概念,而是按照工作要求,體力和經驗,轉換不同的服事崗位。
民數記8章23-26節,「從二十五歲以外,他們要前來任職,辦會幕的事。到了五十歲要停工退任,不再辦事,只要在會幕裡,和他們的弟兄一同伺候,謹守所吩咐的,不再辦事了。」
利未人滿五十歲後,便要停止處理與會幕有關的體力勞動,退下來的利未人仍然擁有參與社群的角色,並且可以留在會幕幫助新一代的利未人,承擔看守會幕的工作。
聖經中亦指出,長者生命中所累積的智慧能夠扶持和幫助下一代興起。長者能夠站立在不同位置,以不同方式繼續服事神國,年長的世代有使命,亦有能力去傳承下一代,使神國的工作能夠延續和擴張。
詩篇71篇18節:「神啊,我到年老發白的時候,求你不要離棄我,等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