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周年研讨会 逆境中重建关系 复原心灵

明光社生命及伦理研究中心于11月6日举行“逆境.重建.复原”周年研讨会。大会邀请了余达心牧师、何志涤牧师、李耀基医生、郭志英博士及雷竞业教授与会众一起探讨如何在逆境中用正面及积极的态度面对人和事,期盼牧者、长执,以及不同年龄层的信徒,可以在逆境中重建关系,复原心灵。

大会在研讨会早上时段发布名为“香港基督徒心理状态、信仰生命及社会参与”的研究结果。是项研究由生命及伦理研究中心与香港树仁大学商业、经济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合作,主要探索信徒心理健康、社会参与及灵命三者之间的关系。调查以量性研究方法,于2020年6至9月采取网上问卷形式进行。研究对象多为五高人士,即年岁高、信主年日高、学历高、教会参与频率高和教会服事频率高。在1,002位的受访者中,77%为31-60岁;72%具大学或以上程度;24%信主11-20年,31%信主21-30年,26%信主31-40年;73%经常参与教会活动。

研究中心从调查中得出以下结果:受访者愈发参与自己政治立场一致的行动,愈发自我感觉良好。当受访者有既定的政治取态,在积极参与符合自己立场的行动时,他们的同情关怀(情绪)会增加,然后会感到与神与人有更好的连系,愈发感到来自家人、重要他人及朋友等社会支援,抑郁焦虑压力会进而下降,生活满意度提高。因此,社会要达致真正的复和,除了各方都应避免新刺激外,最重要的不是单单关怀对方,表示同情,而是要懂得易地而处,即是个人认知方面,并不会受到政治取态或是政治参与度影响。易地而处同样会影响社会的支援,抑郁焦虑压力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所以懂得易地而处非常重要。

随后,中国神学研究院荣休院长余达心牧师和中国基督教播道会同福堂创堂牧师何志涤以“重建牧者心”为题分享。余认为,这场冲击对教会或许是一种祝福,让教会领悟到不能再因循地守在安全的四面围墙内,继续如常运作,而是需要检视教会属灵的实况,重建牧者的心。如以基督的心为心,以服事为本的领导,孕育信徒的人格生命;坦诚透明地与信徒分享挣扎、得胜与挫败的经验,以致教牧能与信徒同行天路。

何指出,牧者的使命理应是“喂养”(讲道与教导)、“带领”(异象与使命)、“保护”(牧养与医治)信徒,而后两者很多时候容易出现问题,尤其近代兴起大型教会(mega church),教会容易变成一间“机构”,主任牧师亦成为了教会的“总裁”。人与人要交心愈来愈困难,信任的程度也相对降低。加上对社会事件的回应,以及疫情带来的疏离,教会和牧者应该怎样面对?牧者面对世界的转变不能故步自封,不能把自己关在象牙塔内,对社会事件不闻不问。“重建牧者心”必须要以神的眼光看世界,回归“以基督的心为心”的胸怀。

精神科医生李耀基医生提出,“从创伤到复原”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如何从正面处理压力引起的情绪问题,以及建立抗疫力,了解我们情绪变化的“三角地带”:核心情绪(core emotions),压抑性情绪(inhibitory emotions)以及不良防御机制(maladaptive defense),作出适当宣泄及处理。

就“如何修补破裂关系”,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疗协会董事会委员及家庭治疗临床督导郭志英博士指出,教会在修补社会中的破裂关系,有其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帮助修补破裂关系的教牧同工及专业助人者,也需要具备平静安稳、同理心、明晰、耐性、持平、一致和关联等特质,以帮助社会修补破裂。

中国神学研究院天恩诺佑教席教授雷竞业提到,在“逆境下的重建与复和”,实在要放下骑马奔走的心态——不再以计谋,以一己之力尝试强行扭转历史,或是自我建造一个牢不可破的安全个人空间——“平静安稳”不是要坐以待毙,而是不以胜负得失为生命中心,以跟随上主的心意为我们的满足。

(新闻来源:主办单位提供)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国度观点】 过渡中的带路者

20/11/2020 – 4 基斯流月 5781
因着香港近期的政治新举动和法例颁布,香港再次掀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