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群体

 

文◎黄少芬

讲道要有四大重点,每一大重点又要有四个分题,分题之下还要有小题,如此铺排讲章的做法大概是受了清教徒的影响。

十六、十七世纪的清教徒运动留下美好的属灵遗产,就是将真理系统化。然而,纵使清教徒留下无数结构精密、写作严谨的讲道集和释经著作,但论流传的广泛程度,没有一本及得上同时代的本仁约翰的《天路历程》。此书的现代版本通常删除了本仁约翰的一篇自辩文章,他慎重地向教会解释为何用寓言式的写作方法表达信仰,因为当时清教徒对幻想感到不安,虔诚的清教徒是不会写故事的,此等想法延续至今日。

差传学者估计全球现有七成人口属口述文化(见P.10),他们只能或倾向用口语方式学习;因为文盲和教育水平偏低的人口占其中很大的比例,于是很多人误解口述文化是次等文化,而书面文化才是高等文化。这种偏见导致过去的宣教工作停留在文字传播上,但今日不少西方差传机构已正视口述文化社群的需要,正在推动讲故事作为传播方式,因为讲故事是口述文化社群的特色。

文明国家也有数目不少的口述文化人口,媒体科技让人回归口述文化的年代。其实,教会仍然有浓厚的口述文化传统,崇拜、团契、主日学便是口语传播的活动,但没有了口述文化的讲故事特色,偏向分析、归纳、逻辑等思考方式,而非图像思考方式。我们有中国人的情感,但用了希腊人的头脑去理解和传播希伯来文化的内容。有概念,有原则,但呈现的信仰缺乏质感和细节。生命本身就是故事,并非抽像化的教义(虽然教义有重要价值),圣经和个人生命都是一个与神相遇的故事。

口述文化和书面文化可以并存,在呈现有活力的信仰上,讲故事与释经也可以并存。在此,我建议教会要不断重述自己的历史故事,让会友有根可寻,前人留下的属灵遗产,透过故事口述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去。也祝福教会是一个有故事的群体,不但有道成肉身的教义,也有耶稣与人相遇的历史。

admin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Next Post

以色列通过《反杯葛》议案 杯葛行为可被入罪

19/07/2011 – 17 搭模斯月 5771
  以色列国会经过长达6小时的讨论后,7 […]